第一百一十四章 市舶税(2/2)
朱慈烺既然还一时动不了刘良佐,也只好是一视同仁,先稳住他再说。
“那……操江刘孔昭他们那里又该怎么办?”姜曰广又问道:“还有,这样一来,朝廷就一点钱都没有了,要是遇到什么水旱灾情……”
“不管了,朕自然会想办法。”朱慈烺赶紧打断姜曰广的话说道:“还有朕让你们拿出个增收的办法来,现在想出来没有?”
“回皇上,”史可法回禀道:“臣等的意思还是允许各镇将在驻地境内招商收税,以供军需,仿效前代藩镇之法,方可解决朝廷财用不足之弊。”
听到史可法的回答,朱慈烺的头又开始疼了,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这些军阀尾大不掉,再把财政大权交给他们,以后还怎么控制?
趁着这个机会,朱慈烺就把自己打算彻底放开海禁,大力发展海外贸易的想法说了出来。
不得不说,这些文官们都不傻,显然知道这里面所潜藏的巨大利益,大多数人的眼里还露出了欣喜的神色,可是当朱慈烺洋洋得意地问户部尚书姜曰广,这样的话,朝廷每年能够增加多少税银的时候,姜曰广的回答,差点没有把他给气死。
姜曰广同样无奈地汇报了今年上半年市舶税的收入,也就是整个大明海关的收入,竟然只有区区的两万两银子,这当然是在朱慈烺那个便宜老爹的治下,海禁时开时关的情况下产生的,但是,在姜曰广这个财政大臣看来,即使是全面放开海禁,全年的总收入也不会超过四十万两银子。
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大明极其落后的税收制度以及极低的税率造成的,就拿大明对澳.门的税收来说,竟然实行的是可笑的包税制,完全由那些葡人自己来定该交纳多少税银,结果人家一看还有这种好事,当然就决定每年只上交两万两银子,就这,还是万历年间的事情了,等到后来人家独占了澳.门以后,干脆就把所得税减少到了每年五百两银子。
这些都还算了,更加严重的是,由于大明多年以来执行海禁政策,又没有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防控沿海,根本无法遏制私人的海外贸易,于是就培养出一帮子胆大妄为的走私犯来了,等到大明放开海禁的时候,在这些走私犯的带动下,连许多合法的海商,也很快就学会了偷税漏税。
同样令人失望的是,那些为大明海关征收税银的官员都秉持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业务上完全不胜任工作不说,还根本就不敢去招惹那些已经形同海盗的走私犯们,在这种情形之下,那些官员哪里还谈得上为朝廷收什么税银呢?
有了以上的这些情况,朱慈烺打算开放海禁增加财源想法,自然也就不被这些朝廷大员们看好了。
看着这些官员一个个露出无奈的表情,朱慈烺同样非常失望,自己果然还是不能靠这些不懂变通的老实官员啊,幸好,在他手里还有其它的棋子可用,也不知道那个阮大忽悠最近休息好了没有,要是休息好了,也该出来活动活动了......
想到阮大铖,朱慈烺的心里突然又闪过一个念头,他本来还为怎么收拾郑鸿逵发愁,现在,不就有了办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