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恐怖的精神荒原 > 第七十四章 贝叶魔经(六)

第七十四章 贝叶魔经(六)(2/2)

目录
好书推荐: 明朝大纨绔免费阅读 江湖唯一玩家免费阅读 全球代打免费阅读 我夺舍了恶魔免费阅读 旧世之烬免费阅读 大符篆师免费阅读 泰坦挽歌免费阅读 洪荒之万界妖帝免费阅读 我有一座修仙岛免费阅读 巨星来自直播圈免费阅读

然后把一片片晒干压平经过透风处理的贝叶紧紧夹在两片经匣中间,两头用绳子绑紧,然后用专门的钉子沿经匣两边的小孔将贝叶钻通,再穿上搓好的线绳,按五百至六百片贝叶订为一匣。

订好以后,用刀刃轻轻把贝叶匣两边露出的头寸修光滑,并用专制的墨线弓,按照刻写格式,把墨线轻轻打在贝叶上,留待以后刻写。”

讲到这里的时候,伦弗鲁先生和詹姆斯狄斯累利已经开始明白了面前的这位年轻的华夏国学者绝对是一个满腹经纶的牛人。

而他们俩人一个想难为他,一个想看他的笑话的初衷看来是无法实现了,而且说不定自己还得接受一次来自古老东方的再教育。

李玉龙已经看到了这两位各怀鬼胎,优越感满满的白人学者的眼神开始变得顺服了,于是他继续炫技似的讲述道,

“在刻写的时候讲究使用不同种类的工具。

最初在印度,只有婆罗门僧侣和祭司才有刻写贝叶经的特权,他们使用的是一种特制的铁笔。

这种铁笔所使用的铸造技术是德里的阿育王铁柱的铸造技术的鼻祖,铸造成型之后,这种铁笔可以保证不生锈。

铁笔的尖端就像现在的雕刻刀一样锋利,用它在墨线的格式之间刻写上梵天城体,然后再用不易褪色的天然植物染料在刻痕上涂抹,留下清晰可见的字体痕迹。

贝叶经的制作方法通过南方的身毒之路传到了华夏国的彩云之南地区之后,当地的傣泰民族则因地制宜改成了用铁簪子刻写。刻写好以后,用植物果油掺锅底的黑烟,涂于刻好字的贝叶上,再用湿布擦拭一道,贝叶上的字迹就清晰显现了。

而贝叶经在跨过喜马拉雅山脉之后,进入到了青藏高原地区,藏区的各种宗教僧侣却很好的保留了古代印度的这种铁笔刻写方式。所以我们现在才能知晓铁画银钩的刻写方式。

刻写好的经书会在装订成册以后,在四周边沿涂上一层金工精细,规格统一的彩漆,然后抹上金粉,因而给人一种精湛、古朴、大方、美观之感。

因它是用铁笔或者铁簪将字刻写在贝叶上的,并涂以颜料或者炭黑,所以不但字迹清晰,而且擦不掉抹不去,适于长期保存,字迹经久不灭。

而贝叶的载体材质经过酸洗、水煮、压制、风干等工艺特殊的处理,所以可以防虫、防水、防变形,经久耐用。

字体和载体二者全都是经久耐用的,这就是贝叶经可以保存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真正原因。

伦弗鲁先生,其实对于贝叶经的制作工艺的研究,在我们的国家里面不只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在我们华夏国的彩云之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贝叶经的制作程序至今仍旧在寺院僧侣和宗教学者之间流传着。

而据我所知,詹姆斯乔治瓦特先生就是通过向藏区喇嘛学习才懂得了贝叶经的制作方法的!

贝叶经的制作和记录是一门大学问,我想光在这里用三言两语是断然无法说清楚的。

不过我在华夏国的论集里有一篇章就是专门论述这个题目的,伦弗鲁先生,您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上网去搜索一下子。

呵呵”

当李玉龙讲解完了有关贝叶经的一系列的知识之后,伦弗鲁先生和詹姆斯狄斯累利在一旁全部都目瞪口呆了。

尤其是那个伦弗鲁先生对李玉龙的才学终于有了一个冲击性的认识,他也知道自己刚才是在班门弄斧了,没考住李玉龙,反倒让他露了一个大脸,张了一把面子。

虽然有些赧然,但是伦弗鲁先生还不能表现出来,但是他对于眼前的这位来自华夏国的青年留学生的渊博学识,他还是从内心升出一股赞叹。

因为在伦弗鲁先生的思想之中,有色人种的留学生都是来剑桥大学偷师学艺的。

在学养上,伦弗鲁先生一直认为有色人种要比盎格鲁撒克逊人差得很远,所以他提出这个有关贝叶经的问题也有难为一下李玉龙的考虑。

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面前的这位年轻的华夏国学者,不但回答了他的问题,而且还居然写过一篇论,他分明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专家嘛!

伦弗鲁先生觉得为了让自己不至于在李玉龙和詹姆斯狄斯累利面前太丢面子,后面的介绍过程中他还是少提问题的好啊!

于是,伦弗鲁先生咳嗦了两下,然后故作轻松的继续对李玉龙和詹姆斯狄斯累利说道:

“看来李先生是贝叶经方面的专家啊,这我还真没想到。

那我们继续吧,前面还有更多的古典献和典籍,李先生,我保证像您这样子渊博的青年学者一定会感兴趣的!”

李玉龙也装作若无其事的说道:

“哦!那就太好了,那我们就继续吧!”

目录
新书推荐: 独行异界斩轮回免费阅读 拳动八荒免费阅读 武侠召唤,开局创建逍遥阁免费阅读 正淳!对不住了免费阅读 悲催大叔的扯淡人生免费阅读 从射雕开始之此剑莫愁免费阅读 问道三千界免费阅读 我在神捕司当差的那些年免费阅读 问道仙台免费阅读 神魔武帝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