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换新天(1/1)
《三神山》之说最具有诱惑力和生命力,并最终演绎成现实,成为推动蓬莱前进发展的无形动力之一。试想,如果秦始皇不被《三神山》所惑,如痴如迷,他便不会远离豪华的宫廷生活,吃尽鞍马劳顿之苦,一而再地东巡蓬莱访仙求长生不老药。
徐福也不可能率三千童男童女乘船东渡扶桑寻仙去;倘若没有汉武帝多次临驾渤海边,“留宿数日”、“望祠蓬莱”、“因筑城以为名”,也不会有后来的蓬莱城、蓬莱镇、蓬莱县和今日的蓬莱市了。
海市蜃楼、神山、蓬莱三位一体,几乎可划等号。换言之,从海市之实到神山之虚,由神山之虚再到蓬莱之实,这是历史演绎了千百年后结下的一颗硕果,也是蓬莱的第一记忆。藉此可知,一个美好的有文化内涵的名字,绝不单单是一个代号,有可能还是一个瑞兆,一个无法盗版的名牌,一项无价的专利。“蓬莱神话,神话蓬莱”的开篇者当属秦皇汉武,二人一个先行,一个继后;而秦皇无果,汉武有成。
东方仙境兴起之后,逐渐取代了西方昆仑,成为长盛不衰的仙人家乡。民间一提仙境,多知蓬莱,鲜提昆仑。汉代帝王中的仙迷武帝,专门在皇宫的甘泉宫造了一座人工的太液池,上面便有传闻的蓬莱等仙山,耗资甚巨。
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交错以成列宿”,表明龟形即圆丘、玄丘之形。
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居于“昆仑之丘”的西王母,在《集仙录》中写为所居宫阙在“昆仑之圃”的“龟山金母”,这也意味着玄丘、龟山、昆仑有相同的形态和内涵。
不死之国的描写,往往以地府或饮气之人为原型。例如所谓无启之国“其人穴居,食土,无男女”,“死百廿岁乃复更生”,所谓“无骨子,食气鱼”,所谓无启民和细民“百年而化为人,皆穴居处”,又所谓寿麻之国“正立无景,疾呼无响”。
此外,许多不死之国,例如都广之野、轩辕之丘,都被描写为帝神的埋葬之处。可见所谓“不死”,指的是冥间生命或黑色生命的不死。
死亡是向神灵的复归,是同神灵相结合的生命,因而是真正永恒的生命。这种跨越死亡而追求永恒的生命崇拜观念,由于龟的冥神性格,由于以白昼和黑夜的交替代表生死交替的太阳观念,结晶而为黑水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