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海上之盟 第五章 同游(2/2)
此时天刚过午,街道上已是人流如织,人生如潮了,有贩夫走卒,有豪商巨贾,有蒙着脸的小家碧玉,有娇羞又大胆看男儿的少妇,有摇着铃铛的算命先生,有宿醉未醒的泼皮……
汴京城中街道纵横,状如阡陌;满城金翠耀目,罗绮飘香;酒楼饭店、商号店铺鳞次栉比,工整绮丽;各种游艺场所如勾栏、瓦舍如春笋勃发,调弦弄管,宝马驰骋,呈现出一派豪奢的富饶气象。
王瓌在开封长大,略带得意地介绍着汴京八景,繁台春色、铁塔行云、金池夜雨、州桥明月、梁园雪霁、汴水秋声、隋堤烟柳、相国霜钟,如今西风尚烈残雪未消,却好是去梁园看雪的季节。
路过大相国寺时,远远的便听见人声鼎沸,倒似是一个大集市。
宋代的皇帝多数信道,佛教则走下层路线,在市井中发展。人们到寺庙里来,不但要礼神拜佛,烧香求签,同时还忙着讲斤头、做生意,零买趸批,一应具全。更多的人到这里来是为了看杂剧、听说话、赌博弈棋以及观看别人的看戏、博弈,使得这些寺观真正成为社会中的宗教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中心。
大相国寺,相传为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居所。北齐天保六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建国寺,后因为遭遇水火之灾而被毁坏。长安元年,僧人慧云募集资金建造寺院。唐睿宗时期,改名为相国寺。至宋,相国寺达到鼎盛,辖64院,占地540亩,僧众数千,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珍禽奇兽,无所不有,是汴京最大的寺院。
寺院侧墙一处门脸房前排着长队,从屋里飘出来的香味令人垂涎欲滴。马扩使劲儿抽了抽鼻子,疑惑地问道:“子玉,这香气,是煮肉吗?”
王瓌一笑,“是哩。可不就是煮肉!”
“可是……”马扩疑惑更甚:“这里不是寺院?”王瓌欢快地说道:“不但是寺院,煮肉的还是和尚呢!”
这可是天下奇闻。马扩一把抓住王瓌的袍袖,“子玉,莫卖关子!从实招来。”
“莫急,莫急!”王瓌边笑边讲。
原来是本朝真宗皇帝在位时,这汴京的一个厨子不知受了什么刺激,死活要出家。寺里负责接待的和尚好说歹说都劝不动,只好领他去见住持智海大和尚。
怎知平日里能将死人说活的智海见了他只问了一句,“你会些什么?”这人大声回答,“我会烧猪肉!”在场的僧众无不脸色大变,便要赶人。谁知智海却说,“那我就在寺门口开一家烧猪院。让你去烧猪,赐法号慧明。”
就这样,相国寺的烧猪肉迅速风靡了汴京,大家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感叹佛法无边,又感化了一个回头是岸的苦人儿……
马扩听到这里不禁失笑:“这事,受益最大的还是寺院吧?庙产不要交税,有这般故事衬托,怕不是日进斗金了?”王瓌也笑道:“识得破,莫说破。反正这‘和尚烧肉’已是汴梁名菜了。”
马扩心知,要和王瓌这等衙内真心相助,不但须同行止,更须同喜好。殿帅高俅就是道君皇帝赵佶的“玩伴”出身,后世也有“四铁”的说法。便抓着王瓌问道:“子玉,你家大人早年是京官,我们也算到了你的地盘,介绍下,除了这和尚烧肉,汴京还有什么好吃的?”
“算你拜对了山门!”王瓌闻言,觉得问到了自己的拿手本领,不觉兴奋起来,报菜名般的说道:“汴京城有名的酒楼七十二家,脚店上万!好吃的多着呢,有王楼梅花包子、菊花火锅、薛家羊饭、徐家瓠羹、鲤鱼焙面、白扒豆腐。小吃还有曹婆婆肉饼、双麻火烧、芝麻翅中翅、红薯泥、冰糖熟梨、杏仁茶、江米切糕……单是饼一项,就有油饼、胡饼、麻饼、蒸饼、糖饼、髓饼、炉饼等等,就怕你这次吃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