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四章 颍州(1/2)
崇祯十五年十二月初三日的下午,方氏父子带着登莱援剿先遣军的先头人马抵达了沈丘,到了当日傍晚,跟在后方的步卒们和大批从新蔡出逃的百姓们相继到达。
沈丘小城内本就不多的百姓,见了官军到来,一样感到害怕,家门关门闭户,形同戒严。
好在登莱援剿先遣军原来就有一些干粮,加上他们在新蔡之战中收获了一批粮食,又有大批马、骡等牲口随行,也不需要从沈丘搜刮补给。
只是安抚了本地官吏,出了安民告示,在城内休整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再启程,奔鹿邑、亳州一带去了。
其实到这里,他们就已经进入了十月里河决开封所形成的黄泛区的重灾区,但是几个月过去,本地积水沿着大小河道往东南倾泻,内涝已没那么严重了。
加上进入闰十一月后的十二月,天气寒冷异常,低洼处的积水以及大小河道都结了厚厚的冰,原来黄泛区的泥泞也都冻得相当坚硬,通行已无虞。
最重要的是,离开了沈丘,继续往北跑,就算是远离了汝宁府几十万流贼云集的危险之地,方氏父子与各营将领的心境已大为不同。
各营兵马与跟随北上的百姓们就是走得慢一点,他们也不再反复催促和恐吓了。
至于早先从新蔡转道南下,逃往固始的督师侯恂一行人,也在派人打听了六安方向的情形后,于十二月初四从固始出发,再次转道往东南方向的六安挺进,投奔庐州总兵黄得功去了。
然而,与此相应的是,在新蔡小城外面吃了一个大亏的刘宗敏、田见秀、刘芳亮等人于次日早上逃回汝宁府城后,果然不肯甘心。
刘宗敏、田见秀在分别领受了李自成的一顿鞭打之后,收拢了各自败归的营头,尔后再次请得大批马步兵,折返了回来。
这一次,他们率领的马步军带着大批火炮辎重前来,拖慢了他们的行程,也使得方氏父子带领的登莱援剿先遣军等部兵马以及那些跟随北上的百姓得以逃出生天,逃到了北方。
但是一些心存侥幸,没有跟着登莱军北上逃难的百姓可就倒了大霉了。
十二月初三的傍晚,刘宗敏的先头部队再次抵达他之前失败的地方,新蔡城外,得知之前守城的官军已经逃走,刘宗敏暴跳如雷,一边派人往东追击,一边挥军入城,将怒火倾泻到了没有逃走的百姓身上。
崇祯十二年十二月四日一早,前往新蔡以东追击的贼军骑兵送回消息,说是在颍州方向发现大批人马东逃的情况。
刘宗敏、田见秀得到这个报告,当即决定继续东进,随后他们下令杀光城内百姓,然后叫人到处纵火,烧了新蔡城,并于当日上午指挥大军,开向了颍州城。
十二月四日傍晚,刘宗敏率领先头骑兵人马约四万众,抵达颍州城下,迅速将颍州城四门团团围住。
而前一天刚刚带着大批数万汝宁团练乡勇与士绅百姓,在刘肇基率队护卫下抵达颍州落脚的朝廷监军文官孔贞会、汝宁府同知韩煋等人,顿时傻了眼,慌了神。
他们也知道,颍州距离流贼大军云集的汝宁府,还是有点近,不够安全,本打算在颍州城内歇歇脚,休整一两天再往东,奔中都凤阳城去的。
毕竟,中都凤阳有个“庐凤总督府”。
而且,今年新到任的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庐、凤等处军务的马士英,颇有手腕,五月底刚一到任,就上书表奏黄得功为庐州总兵,刘良佐为凤阳总兵,廖应登为安庆总兵,随后督率黄、刘、廖三部兵马,迅速扭转了庐州、安庆等地流贼肆虐的形势。
眼下虽然黄、刘、廖三部兵马主力为了预防“献贼”再次东进,仍分驻庐州、安庆等各地,主力并不在凤阳,但凤阳重地,总督马士英断不敢疏于防御,所以必有安排。
正式考虑到了这些,孔贞会他们本来已经决定了在初五一早就启程的,结果刘宗敏所率流贼来的太快,初四晚上就率领大批骑兵围住了颍州四门。
还是汝宁团练“练总”沈万登见势不对,赶忙趁着入夜之际,流贼先头人马只围了城门,还没得及把城四下封死的时候,选了一些熟悉本地地形的亲兵分头缒城而下,叫他们赶往凤阳报信求救去了。
他们以为,颍州乃是凤阳府西部门户,流贼来打颍州城,凤阳总督马士英肯定会发兵来救,不然的话流贼继续东去,为祸中都,马士英担待不起。
孔贞会、韩煋他们想的倒是没错,但是他们却高估了凤阳总督马士英手下的实力。
马士英之所以在被崇祯皇帝下旨起复,用为凤阳总督之后,立刻上书大肆重用武人,并放权给原本驻扎在定远,主要负责护卫凤阳皇陵的黄得功,还给予了充分的信任,让他总领本部和刘良佐、廖应登两部兵马移镇庐州驱贼,主要是听取了其妹夫越其杰的建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