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刘清(1/2)
<tent>
刘清骑着三轮车赶回家的时候,已经是凌晨。
简陋的平房里还亮着昏暗的台灯,刘清才觉得心头有一些暖意。
把院子反锁好,刘清才从了个凉,抖了抖身子。
“生意还行吧?”躺在凉席上的婆娘问了句。
“挺化具有流行性,像是棒子就很喜欢类似的口味,受欢迎程度和炸鸡啤酒旗鼓相当。
徐其琛在江芷寒的创业公司待了几年,多少是有点创业基因的。首先是上千亿的市场规模,绝对是有徐其琛的容身之处,何况是独特的汤底,绝对杀手锏,一推出市场,其它的涮锅、麻辣烫品牌自此就可以到垃圾桶里去了。
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底汤的料包所需要的野菜粉不用太多,一个料包可以使用两三次,这就有了一定的推广性。
综合下来看,已经满足了成立一家连锁餐饮公司基本条件。
只是……
徐其琛算了算自己的储蓄,还房贷用了不少,手头的现金不多,在寸土寸金的沪城想要维系一家公司还是很艰难的。
刘清肯定是有意向到沪城闯荡一番,徐其琛也不能坑了他,就给江芷寒打了电话。
“有什么事?”江芷寒那头有不少杂音,听着像是会议上的争吵。
大集团开高层会议,吵吵架是很常规的事情,涉及到各个部门、分公司的利益,肯定是要据理力争。
江芷寒作为掌控着,需要的是平衡各方利益,必要的时候要悄咪咪地挑点矛盾出来。
徐其琛把自己创业的打算和江芷寒说了一番。
“我不怀疑所谓秘方的独特口味,只是你能否保证这样的秘方不会有别人效仿?”江芷寒看着属下间的争吵,对徐其琛提到的独特性更感兴趣,“麻辣烫市场非常成熟,基本是赢家通吃,零散的店家只能苟延残喘,如果他们能够复制出同样的秘方,你就不具备任何的竞争力。”
大型餐饮企业除了口味之外,更重要的是产品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管理标准化、配送统一化,有效了降低了各种成本,是单打独斗的小店所不具备的优势。
徐其琛带着秘方窜入市场,或许短时间内能够赢得一大批顾客,可一旦大集团反应过来安排人员研发,可能徐其琛的店还没开出沪城的一个区,人家早就全国统一跟进了。
江芷寒做过互联网创业公司,虽然和餐饮行业搭不上边,可经营的道理是相同的。
千万别有错觉,别随随便便觉得大公司慢,大公司懒,大公司官僚。
有时候人家只是嫌弃你太小,就算是发展起来,也可以通过收购、投资保证有一定的话语权。吃相太难看,又是对公司形象影响很大。
可一旦在核心战略上有碰撞,大公司就会发狠起来,玩了命的弄死你。比如,在o2o时候,阿里受到了威胁,它的地面部队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一点都不低于美团,逼得美团不得不站队滕迅,引入巨大流浪,否则真可能被阿里推到绝路上。
徐其琛的餐饮公司开出来,就是触动到几大规模庞大麻辣烫公司的核心利益,人家不和你拼命才怪呢。
千万不要小瞧餐饮企业的能力,和互联网的大佬们比看着是落魄了点,好歹也是大几十亿的市值。就拿较为成熟的杨国福和张亮来看,前者有用5500家和后者4700家,数量上是超过肯打鸡的。
“我的建议是,充分调研,再研究是否入场。”江芷寒郑重地说道。
创业最忌讳的就是一头脑热地钻进去,这种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江芷寒有金鑫集团作为背景还遇到了一大堆麻烦呢,何况是徐其琛这样的创业新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喊得响亮,各种创业基地和孵化器纷纷成立,不少成功创业者的故事也经常见诸报端。在许多人看起来,创业就是和财富自由和人生理想画上了等号,似乎只要一创业就可以马上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名利双收。
理想很丰满,现实往往很骨感,就像巴菲特说的:“当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在裸泳”。
据不完全统计,初创企业的失败率为80左右,企业平均寿命不足3年,其中大学生的创业失败率更是高达惊人的95。
你所看到的成功不过是幸存者偏差,大多数人品味到的是苦涩酸楚的滋味。
江芷寒的劝说犹如冷水一盆泼到徐其琛头上,透心凉。
随着灵气复苏,像是那块小山坡绝对不会是个例,迟早会有其他人发现其中秘密,到时候徐其琛还能否坚持下去?
当然,像是徐其琛这样贪恋金钱的修炼者实在是不多,其他人多少是有些修炼者的傲气,至少明面上不为金钱所折腰。
到了约定的时候,徐其琛在一处茶室看到了拘束的刘清。
丑话说在前头,徐其琛把其中的风险讲了个清楚,等待着刘清的答案。
“包路费和食宿吗?”
“那当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