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 章 赶紧把水稻种下去(1/2)
第 96 章
小胡会计满脸茫然, 还在探头探脑地张望。
余秋赶紧转移话题:“你砍这么多竹子干什么?”
这家伙该不会想做什么竹筒饭吧。唉, 竹筒饭里头里头焖肉的确香。
胡杨立刻挺直了腰板,两只眼睛亮晶晶的:“真的啊, 等我逮到了田鼠,我们就焖饭。我先用竹筒做浮床,把稻子种上。”
余秋来了兴趣:“稻种已经发芽了?”
胡杨点点头, 睡意余秋看旁边的麻布口袋:“露白了, 要种下去了。”
余秋伸长脑袋张望,稻种的确已经露出白白的胚芽。
胡杨打算将竹子结成小节,然后将稻种洒在竹筒里头, 等长大了再移去水面上种植。
这样他将竹筒摆在架子上,一排排的垒高, 就不愁秧田不够用了。
余秋皱眉:“你有架子吗?”
胡杨信心十足:“我马上就做。”
又不需要长远地摆下去, 他现在将稻种连着竹筒随便放在山里头就行。
无限好文,尽在网
“那你还不如直接放在水面上呢。”余秋伸手点着竹筒, “这还省得你再移栽一回秧苗。”
胡杨立刻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那可不行,我这竹筒里头是要放沙子, 到时候一下水, 沙子全弄光了,种子掉下去泡水里头肯定得烂。”
余秋这才想起来胡杨打算将种子埋在沙子发芽,这样移栽秧苗的时候就不用拔秧, 而是直接转移竹筒就行。
可当初他们还没想到整个杨树湾都要水面种稻。这样就没有足够的地方育秧苗了。
胡杨的想法的确很好,工厂化培育秧苗, 然后再整体拼装下水。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他们没有合适的地方充当厂房。
“你要不要试着弄一个不会漏的竹筒。”余秋指着竹子道, “在竹筒的下方贴个什么东西,等过一段时间,自行腐烂脱离,然后长出来的稻根就可以泡在水里头吸收营养了。”
胡杨侧过脑袋,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确实可以。”
现在种稻都已经迟了,如果他们动作再不快点儿的话,根本来不及等到稻子收获就要下霜了。
可是用什么来封竹筒的下端呢?
余秋脱口而出:“草纸。”
纸泡在水里头,过一段时间就会腐烂,而且不用担心污染了河水。
但问题的关键是纸的成本太高了,做一亩地的秧苗需要用多少纸?现在可是有好几百亩水面呢。
“树叶行不行啊?”宝珍小心翼翼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小秋姐一说纸,她就想到了树叶擦屁股。这个不要钱的,漫山遍野都有树叶。
胡杨眼前一亮,立刻夸奖宝珍:“我们的宝珍可真是呱呱叫,脑袋瓜子,聪明的很。”
他兴冲冲的,立刻采了空心菜叶子做实验。将大片空心菜叶从竹筒上端经内侧塞到底部,里头再放上沙子,的确兜得严严实实。
现在天热,空心菜叶在水里头泡不了多少天就会腐烂,应该能够满足植物生根的需求。
胡杨立刻欢快地忙碌起来,他开始欢快地裁剪长毛竹,用锯子断成一节节,然后往里头加工青菜叶子跟沙子,再撒上稻种。
余秋迟疑:“那你要忙到什么时候?”
这一个个竹筒做下来,工程量可不小。
胡杨兴致勃勃:“我打算再改造水车,直接将稻种放在水车的刮水板里头,这样子水车一转动,里头的稻种就直接掉下来 ,落入竹筒当中。”
他都想好了,竹筒裁剪好了以后固定在架子上,架子跟水车利用齿轮原理相连,这样水车转动跟栽种盘前
进的速度就能统一起来。
余秋目瞪口呆,感觉自己好像要见证一位科学家的诞生。
妈呀,小胡会计可真不是凡人,这脑袋瓜子灵光的,真是让她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夸一声佩服。
胡杨还好有些不好意思,挠挠头道:“我就是有个想法,后面得好好做实验,不然稻种落多了落少了都麻烦。”
余秋赶紧鼓励年轻人为科学事业奋斗终生:“有想法就去论证嘛。一次失败了再来第二回,总有成功的时候。”
她就犯愁一件事,“你这竹子打算切到什么时候?”
要是有那种切草的铡刀就好了,一刀下去就是一节。
胡杨摆弄着手里头的竹筒:“我先做出标准的大小来,回头书记大爹在找人批量做。”
他有点儿压抑不住地小得意,“大爹已经找人帮我做太阳能灶。我今天上午培训了赵大哥跟赵二哥,后头都是他们带着人做的。你那个三层过滤水缸,大爹他们也在弄呢。嘿,赵大哥,赵二哥他们做的可比我精细多了,今儿中午大队的水就是太阳灶烧的。”
赵大婶立刻摆手:“哎哟哟,就我家的那两个埋汰货我还不清楚吗?做起事情来要有我两个儿媳妇一半精细,我真是做梦都笑醒喽。”
余秋深感赵大婶是婆婆中的行家,看看当着外人的面,她多维护两个儿媳妇,多给人长脸。
小秋大夫挑眉毛,她没想到大队书记居然这么全力以赴地支持胡杨的发明创造。
她还以为书记会派赵家兄弟俩去县城拖运垃圾呢。这也算是进城开开眼界。
“排了班轮流去。”妇女队长笑容满面,“让他们每个人都臭臭去,省得以为肥料回来的容易,不晓得要好好惜护着用。”
“是该让他们臭臭,最好让苍蝇蚊子多叮叮他们,看一个个心还野不野。”远远的传来接话的声音。
秀华的婆婆郑大婶从大路方向走过来,她手里头推着独轮车,上头摆着一排排的芦苇筏子。
那是禾真婶婶带领杨树湾大队几个巧手妇女赶制起来的浮床,用来插秧盘的。
她推过来给小胡会计看看,要是不合用,她们赶紧重新做。
胡杨赶紧放下了手里头的竹筒,十分不好意思:“婶婶,我自己过去就行了,还烦的你们跑一趟。”
“不碍事的,又没得几步路。”郑大婶笑容满面,朝胡杨眨眨眼,“我们小胡会计的时间可要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头咯。”
胡杨被她夸得脸红,一个劲儿地直摆手:“我又没做什么。”
余秋看他的样子就忍不住想笑。瞧瞧这可怜孩子,被大叔大婶们再多夸几句的话,直接要晕乎乎地醉倒了。
胡杨拿起竹筒往芦苇浮床上靠。芦苇的浮力极大,人们甚至可以用芦苇做成筏子坐上去当船用。
据说当年达摩师祖就是用芦苇做筏子,告别南朝,渡江北上,后来被演化成一苇渡江的典故。
余秋不担心芦苇浮床会沉入水底,但现在麻烦来了,浮床的间隙太小,竹筒没有办法安插在间隙当中。
郑大婶懊恼:“还有,这个事情是我们没想好。回头我们把空子弄大一点。”
宝珍的二嫂好奇地探头看,突然间表示疑惑:“
那稻秧非得种在竹筒里头吗?”
胡杨点点头:“不在竹筒里头就没办法固定。”
二嫂小声嘀咕了一 句:“那就直接种在芦苇之间的空隙当中不就结了。”
哎呀呀,一棵稻子也没有多粗的,她看这个空隙就刚刚好。大沟柳树旁边套着根麻绳垂在水里头,那中间的空隙还长了好大一棵草。
众人全都愣住了,目光齐刷刷地盯着二嫂的脸。
二嫂下意识地摸自己的腮帮子,
有点儿惶然地想往自己大嫂身后躲。都瞧着她做什么?她就随便说说而已,又不当个事情的。
余秋激动地竖起了大拇指,诚心实意地夸奖二嫂:“嫂嫂,你这个脑袋瓜子,绝对是要当状元的。”
二嫂羞得不行,连连摇头:“我初中都考不上的,到哪门子的状元啊?”
“状元未必有你想的多。”余秋笑嘻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她当年倒是他们区高考状元呢,论起种田来不也两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
稻子直接种在筏子的空隙当中好啊,特别的省事。
也不用裁什么竹筒了,直接将稻种撒上去就好。种子会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滚到空隙当中去,简直了。
胡杨看着手里头的空心菜叶子跟芦苇筏子,琢磨着到底要怎么将叶子塞到如此小的孔隙里头。
余秋也跟着犯愁,感觉这个工作量不小。
能不能不用叶子呢?
余秋又忍不住怀念起纸张来。如果有充足的纸可以用,那就一层层的糊在浮床底部,那肯定特别省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