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监造兵马俑(七)(2/2)
做好了工作分工,四个人长出了一口气,羸炀笑着问道:“二位,今夜汝二人谁再摆一摆龙门阵?”
就听到痴者抢着说:“总监造大人,昨夜吾讲了兵马俑制作基本技艺,不知道大人还想听听哪些内容?”
挠了挠头皮,羸炀说道:“嗯,今夜汝能否再讲一讲兵马俑的彩绘工艺?”
“喏,大人,不过讲到彩绘,一念大人才是当仁不让的业界精英,当年在咸阳城选拔赛考试之时,一念大人的彩绘章论可是在大秦国名列前茅啊!”痴者说完这话,还挑起大拇指,转过头看向一念。
听到痴者赞扬,一念颇有些不好意思,他脸色微红,含笑对羸炀说:“总监造大人,您别听痴者妄言,痴者老伯的制陶技艺在俺们业界都是相当当的,倒是他为人低调,不事张扬,昨夜那一番高论,大人来此之前他是怎么也不肯讲的。既然大人想听彩绘工艺,那么俺就献丑一会,权且耍个乐子吧,还望两位大人不要见笑,请痴者老伯给指点一二。”
“关于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制作手法的要点是细腻、明快。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能一样。单是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千人千面,各有差异。雕塑和彩绘做好以后,从他们的装束、神情和手势,让人一眼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
总体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遵循一个原则,就是都要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大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实行全国征兵制,兵源来自全国各地,这就是他们在脸型、表情、年龄上各有差别的主要原因。制陶工匠要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
数以千计的陶俑、陶马都要经过精心彩绘。陶俑的颜面及手、脚面颜色均为粉红色,表现出肌肉的质感。特别是面部的彩绘尤为精彩。白眼角,黑眼珠,甚至连眼睛的瞳孔也要彩绘的活灵活现。陶俑的发髻、胡须和眉毛均为黑色。整体色彩显得绚丽而和谐。同时陶俑的彩绘还要注重色调的对比,个体与整体间均有差异,不同色彩的服饰要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艺术感染力。
关于陶马的彩绘,也是同样的技艺,装扮鲜艳而和谐的彩绘,可以使静态中的陶马形象更为生动。这个彩绘技艺说来话长,咱们可以挑个时间以后再讲。”
一念这一席话讲下来,让秦晓篆大为佩服。作为熟悉大秦国历史的她,知道制作兵马俑的关键环节就是塑形和彩绘。虽说这个一念的年龄还不到三十岁,但是制陶知识显然非常丰富,讲起这些常识来如数家珍,信口拈来,旁征博引,让人耳目一新。
秦晓篆从历史记载和专家挖掘的有关论断中熟知,兵马俑雕塑采用绘塑结合的方式,虽然年代久远,但在刚刚发掘出来的时候还依稀可见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绘饰的色彩。在手法上注重传神,构图巧妙,技法灵活,既有真实性,也极富装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