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北宋之无双国士 > 第十九章 宴会

第十九章 宴会(1/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提取了自己书中的BOSS免费阅读 天地生吾有意无免费阅读 我能复印别人的能力免费阅读 皇后又打朕免费阅读 嫡女萌妻御夫有道免费阅读 大佬她带着商业街重生了免费阅读 青萍免费阅读 电影世界里抽奖免费阅读 当上帝皇侠的我在诸天卖卡包免费阅读 异香免费阅读

时近黄昏,晏殊门前已经车水马龙,达官贵人盈门,富贵景象令人艳羡。

晏殊做了多年的宰相,他本身又是善于经营的人,晏殊的府邸虽然不是富丽堂皇,但阔不阔是看得出来的。

欧阳辩一脸的艳羡。

做人就得像晏殊这样啊。

有个段子是这么编排晏殊的——晏殊的生平是最不适合编排成影视剧的。

因为他的故事是这样的:

小时候神童闻名,然后顺利成章中进士,然后一路青云直上,再上,再上,再上……没了。

没有低谷,没有三起三落,没有惊涛骇浪,唯有太平和富贵。

欧阳辩嫌弃的看了看自己的父亲——你怎么就这么不省事呢?

欧阳修大怒,你这小子是什么眼神?

欧阳辩一看要挨揍,赶紧指向前方:“快进去快进去,宴会快开始了。”

说着迈开小短腿跑向大门。

宴会自然不会那么早开始,欧阳修早到一步,是因为他是晏殊的弟子,得先去问一下安。

晏殊坐下弟子很多,问安的人很多,晏殊也没有特殊对待,只是说了几句话就让人带去后花园。

欧阳辩老社会人了,自然可以看出晏殊和欧阳修两人之间的不对付。

不过也正常,这两人原本就不是一路人。

一个明哲保身,一个刚正不阿,虽然都不是什么坏人,但理念毕竟不同。

关于两人不和的传说,一是酒宴赋诗事件。

仁宗康定元年晏殊成为枢密使,主管军事工作。

当时的范仲淹等人正在西北边陲艰苦抗击西夏。

当年冬天,晏殊设酒宴,也邀请了欧阳修,欧阳修心中不喜,写了一首诗。

“主人与国同休戚,不惟喜悦将丰登。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馀万屯边兵。”

意思是,不能光顾着自己在这里安逸享乐,要考虑西北边疆将士的痛苦。

晏殊觉得这事欧阳修当着众人面给自己难堪,非常恼火,从此嫌恶欧阳修。

除了这事,还有一个是政见不同。

继上次拉黑事件之后,晏殊没彻底疏远这个不会说话的欧阳修。

晏殊在庆历三年出任宰相兼枢密使时,还主动向朝廷荐举欧阳修为谏官。

不料这番“荐举”却引发了两人关系的更深裂痕。

当时北宋与西北邻国西夏关系紧张,西夏拒不称臣,且邀索无厌,晏殊不愿开战,主张妥协退让。

但欧阳修却认为应该抑其骄慢。

两人政见不合,晏殊“苦其(欧阳修)论事烦数,或面折之。

庆历新政时期,因欧阳修极力推行新政,触犯了权贵利益,遭到夏竦等人诬陷,弹劾欧阳修、范仲淹、富弼等人搞党朋之私。

加之欧阳修对事不对人,敢作敢为敢说的性格屡次让晏殊下不来台。

晏殊没办法啊,就想着安排欧阳修外调离京。

庆历四年,朝廷想派欧阳修为河北都转运使,谏官孙甫、蔡襄奏《乞留欧阳修札子》,谓“任修于河北而去朝廷,于修之才则失其所长,于朝廷之体则轻其所重”,认为欧阳修应继续留任。

而晏殊却坚持要遣欧阳修外任,孙、蔡遂联名弹奏晏殊,晏殊因此而罢相,出知颖州。

由此晏殊更加反感欧阳修。

其实说到底,两个人就是性格不合,政见不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命骨被挖,觉醒SSS级哪吒杀神系统免费阅读 开局遭遇空难?别怕,我是飞行员免费阅读 订婚被背刺,你回来求我干什么?免费阅读 开局觉醒酒葫芦,晋升先天灵宝免费阅读 重生70年代,女知青们抢着嫁免费阅读 局中局:执棋人免费阅读 觉醒猎人免费阅读 春光无限:情满桃花源免费阅读 肖镇超穿八十年代免费阅读 重生1960:赶山打猎,我让家人顿顿吃肉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