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同人 > 从恢复高考开始 > 第九十三章 听劲

第九十三章 听劲(2/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家主人是神医免费阅读 兄弟,想你了免费阅读 我在东京偷异能免费阅读 浮生劫之玄灵记免费阅读 老婆大人快宠我免费阅读 副本大佬免费阅读 医武神婿免费阅读 快来夺舍我免费阅读 综漫之开局变身女武神免费阅读 佣兵1929免费阅读

常不为想:难道感应到了着力点和方向能还有省力气的作用吗?

其实,常不为现在还没悟到,感应到了力量的着力点和方向,实际上就是“听”到那个“劲”了。

既然都“听”到“劲”了,那么顺势而为不就是水到渠成的吗!

突然,常不为停下了,他突然想起了下乡那年割玉米的事情:常不为下乡的时候,啥也不会,刚开始割玉米的时候,就是全凭一身蛮力气去砍玉米秸秆,去拽镰刀,累的呼呼直喘也撵不上别人。

后来,一个老贫农实在是看不下去眼了,就手把手的教常不为,他告诉常不为:当左手抓住玉米秸秆的时候,要稍稍往后带一丁点劲,右手的镰刀一定要在左手稍稍往后带玉米秸秆的同时搭上玉米秸秆的根部,这时候,只要两只手同时稍稍一用劲,那玉米秸秆就会“啪”的一声脆响,直接割了下来,既省时又省力,又快又好,真是“多快好省”啊。

其实,这个玉米秸秆并不是完全的“割”下来的,而只是被刀刃“割”破了玉米秸秆的着力点而已,而另外一大部分,就是在着力点被割破的那一瞬间,被两只手协同的力量和一致的用力方向顺势“折”下来的。

有经验的农民实际上早就就已经掌握了所谓的“听劲”,但是他们不知道这就是“听劲”,也不懂得啥叫“听劲”,只是知道怎么使用这种“劲”,而且还不光是割庄稼,许许多多的农活都是这样。

比如扛麻袋,装满了粮食的一大麻袋有一百十斤,两个人发肩儿,一个人扛,发肩儿的两个人四只胳膊一齐发力,那麻袋就悠起来一米多高。

当两个发肩的人把麻袋悠起来的时候,这个扛麻袋的一定要准备好了,就在发肩的两个人悠起来的麻袋就要上升到顶点的时候,扛麻袋的人一猫腰钻到麻袋的下面,借着麻袋上升的“势”,就顺“势”扛起了麻袋,走!

如果扛麻袋的人没有掌握好时机,等钻进去的时候,那麻袋已经过了上升的顶点了,已经往回落下了,这时候,扛麻袋的人就会觉得被“砸”了一下,不但借不到“势”,而且还得硬挺着挺起身来,那滋味可是很非常的难受呢!

这些,其实都是在“听劲”,只要“听”到了其中的“劲”,活干的就轻松加愉快,反之,如果“听”不到“劲”,干活费力气还落后,真是“王八钻灶坑,憋气又费力”。

此外,常不为还想起了“撇链球”的那些运动员,她们无一不是在“听劲”呢,你看她们先抡着链球围着身体绕几圈,然后身体随着链球开始转动,越转越快,越转越快,最后,在她们认为最合适的时候,一撒手

其实她们在转圈的时候,就是用心神在“听劲”,“听”那个“劲”在什么时候达到最大的着力点,然后正好是抛出的正确的方向,撒手。

常不为更加清晰的想到了自己打排球时的情景:当你扣球的时候,小臂带动手掌抽到皮球时,皮球对手掌产生一个弹性,就在这个弹性还没发挥作用的时候,你的手指要包住皮球,手腕有一个推压的动作,这样,皮球才能向前转着向下飞去,这个皮球产生的弹性稍纵即逝,抓的不准,皮球就不是向前转着向下飞了,而是放了一个冲天炮,球员俗称“打冒了”,这就是没能“听”好“劲”的后果。

还有……

太多了!简直太多了!都说不过来了。

还有,常不为更是想明白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感应到“听劲”的绝不是注意力,而是“心神”。

目录
新书推荐: 战骨镇乾坤免费阅读 秦声小院免费阅读 贪财女配与炮灰男配在一起了免费阅读 退役后,她被年下弟弟娇养了免费阅读 富贵清流,雅俗人间免费阅读 绝美丫鬟,被大佬蓄意娇宠了免费阅读 毕业后回家当族长!免费阅读 生活如此多焦免费阅读 恶毒太后被亲儿子捅死之后重生了免费阅读 哪吒:师尊,你又想逃去哪?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