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三叔·万元户(二合一)(2/2)
四个小朋友也回头看。
“好像真是三叔?”
“快到家了。”
几个小孩扯着脖子就开喊:
“三叔!”
“三叔……”
“三叔……”
“三叔……”
李卷土说:“你们喊整齐点,听我口令!预备……齐!”
“三叔……”
一百多米的距离,这么齐声大喊,还是能听得见的。
远处的男子明显停下了脚步,向这边望过来。
几个小孩一个劲地冲他挥手,搞得他很是差异。
这是什么欢迎仪式?
他一时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总不能跟个孩子一样,也大声喊回去吧?
他无奈地挥了挥手,转身继续望家走,都已经到家门口了,还能不进去?
李桂清愣住了。
不知道该立刻回去呢,还是再等等?
李卷土:“你还傻站着干什么,还不赶快回去做饭?”
回去做饭?对。
李桂清转身赶紧往家里走。
李卷土回身喊归来小弟建木:“咱家今晚伙食不错,你去叫三叔过来喝酒,就说爸和二叔都在咱家等他呢。”
建木非常听话,立刻去追李桂清。
李卷土进屋,见老妈和二婶已经下桌了,老爸和二叔还在喝着呢,不过也喝得差不多了。
“你们慢点喝。我三叔刚回来了,建木去请人了……”
李清泉:“老三回来了?咱们哥仨好久没在一块喝酒了。兰芝,你把菜热一下,再加几个菜……”
不一会儿工夫,三叔李清海就到了,他还提着两盒酒过来,清河大曲。
李桂清也跟着过来了,美其名曰,奉老太太之命,看着点三叔,别让他喝多了。
其实就是不愿意听老太太唠叨,追问她对象的事情。
三叔到来,重新开席。
李清泉:“老三你回来晚点了,我和你二哥已经喝一轮了。”
二叔李清河:“卷土,你也过来,陪你三叔喝点酒,你三叔从部队回来的,那酒量,我们俩怕是陪不好他。还有桂清,你要不也陪你三哥喝点?”
李桂清连连摆手:“我可不喝,我是奉旨来监督他的。”
李卷土也不再客气:“好,那我就陪三叔喝两杯。”
几人边喝边聊。
老大李清泉:“老三,你在拖拉机厂干得咋样?”
老三李清海:“一个县里的拖拉机厂,还能咋样,对付干呗。”
老二李清河:“拖拉机,咱们农民多少也懂点,你具体都干些啥?问你几次你也不说。”
三叔干了一杯酒:“不好意思跟爸妈说,我被厂里安排在保卫科,就是个看家护院的。”
二叔李清河:“你不是国家干部吗?怎么成看大门的了?”
李清海又干了一杯酒:“我的行政级别没有变,还是二十级国家干部,只是工作岗位不同,厂保卫科副科长。”
李清泉:“副科长,那不错啊,咱们乡的那些个副乡长,也才是副科级。”
李清海:“大哥啊,副科长和副科级,那可不一样啊。”
李清泉:“怎么个不一样?”
李清海:“我们县拖拉机厂,满打满算也就是副科级单位,厂保卫科,连个股级单位都不是,最多副股级。”
李清河:“那你的行政二十级国家干部怎么算?”
李清海:“国家分配不过来,没有那么多合适的岗位,只能降级安置了。我们团长也才安置一个正科级的副局长。”
李清泉:“那你的工资待遇有影响吗?”
李清海:“工资待遇倒是按照二十级国家干部的标准来发的。”
李清河:“那还好。”
李清海:“好什么,一个月才六十四块钱。”
李清泉:“那是少了点。我杀两头猪,也能赚这么多。你嫂子卖一回青菜,还能赚一百多呢……”
你这是炫富?还是打击人?这可是你自家亲兄弟啊。你是喝多了吧?
李卷土见三叔李清海的脸色有些不大好看,赶紧插话:“三叔,你是怎么被分配到拖拉机厂的?”
李清海:“我是通讯兵,还会开汽车,修汽车,可是咱们县没有汽车厂啊,就被分到拖拉机厂了。哦,对了,你不是学机械制造的吗,你来我们厂正合适。”
李卷土:“好,我争取毕业也分到三叔的拖拉机厂。”
李清海:“三叔逗你玩呢,你可别逗你三叔了。你一个名牌大学的高材生,肯定是留在京城那样的大城市,那是要造飞机大炮的,怎么会来咱们小县城的破拖拉机厂。”
李卷土:“那可不一定。造拖拉机也是大有前途的。”
李清海:“你可别闹了,我们拖拉机厂,都快活不下去了,听说要被市里合并。”
李清河:“怎么个合并法?”
李清海:“这我哪知道。只是听说市里要搞整合,把各个地方生产拖拉机的企业,整合到一起。整合哪有那么容易啊,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呢。”
李卷土:“农业机械化是大势所趋。咱们村的大骡子大马越来越少了,是吧?”
李清河:“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嘛。”
李清海:“还是咱们村长觉悟高,这都能上纲上线。”
二叔李清河,现在是清河村的村长。
他这个村长,是“年薪制”的,每年三百块钱,年终才发,不是由村里发,是乡里统一发放。这也不是工资,是补贴。这当然不是标准,各地的情况不同,补贴也不一样。
二叔当然不指望这点补贴过日子,他媳妇在街上开的小卖铺,每个月都不止赚三百块。
哥仨这样一对比,老三的日子过得最恓惶。
他甚至远远不如李奶奶,李奶奶在家,还养不少鸡鸭鹅,每年还养一头大肥猪,侍弄一下房前屋后的菜园子,自给自足之外,偶尔还能卖点小菜。老两口还分到十几亩地中粮食,除去交公粮,还有不少剩余。李爷爷虽然很少杀猪了,但十里八村还是有点名声,也算老手艺人,偶尔还有人请去家里,上门杀猪,也能落下点烟酒什么的。老爷子图的也不是钱,而是他在这一行的名声和威望。
顺便说一下,李卷土和李桂清是分到了田的,因为当初分田的时候,他们俩还没上大学。而三叔,是没有分到田的,分田的时候,他刚好参军了,有了军籍,身份不是农民了,转业又成了国家干部,属于城市户口了,更不是农民了。
那个年代,谁愿意当农民?削尖脑袋都想着怎么从农村走出去,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这酒局一直持续到天黑,才撤了。
吃饱喝足就走,是不礼貌的。二叔和三叔没有立刻就回家,而是继续喝茶聊天。
二叔李清河:“乡里要求,每个村都要上报‘万元户’的指标,咱们村也不能拖乡里的后腿,我就把大哥家和我家都报上去了。”
李清泉:“这个万元户,有啥好处呢,给补贴吗?”
二叔李清河:“想啥美事呢。你都万元户了,还给你补贴?这就是个荣誉。就像咱爸妈,老三当兵了,咱家就是军属,光荣之家。”
李清泉:“这么一说,这个万元户意思也不大,咱们出那个风头干嘛。再说了,我们家一年也赚不上一万元。”
二叔:“大哥啊,我现在是村长,你要带头支持你弟弟的工作,这是上面派下来的任务,村里要完成啊。”
三叔李清海:“二哥,你们这不是弄虚作假吗?”
二叔一瞪眼睛:“啥弄虚作假?我这还是靠点谱的,隔壁的小岭村,还有大岭村,那才是弄虚作假,把家里的猪鸡鸭鹅那些带毛的,还有牛马驴骡那些大牲口,都算进去了,凑够一万元家产的,就算万元户。”
家趁万贯,带毛的不算。
这是民间谚语,现在连民谚都不讲究了。
见这哥俩要吵架的样子,李卷土赶忙插话:“万元户好啊,说明国家政策好,老百姓富起来了,咱家有了这个荣誉,今后可以放心大胆地花钱了。”
李清泉:“现在也可以放心大胆地花钱,关键是你得先有钱。”
李卷土撇撇嘴,没和老爸争辩。
这时李桂清接话了:“大哥大嫂,你们还不知道吧,你这个儿子可有钱了,整天跟一帮同学在外面胡吃海喝的,眼睛都不眨的。我听说,他都不住学校宿舍了,在外面租房子住呢……唉,你瞪我干什么?我说得不对吗?”
李卷土瞪眼瞧着李桂清。
这丫头是明目张胆地打击报复。
李清泉和田兰芝,瞪眼盯着李卷土,其他人也都看着他,所有人的目光都向他集中,各种眼神交织,有羡慕的,有诧异的,有惊奇的,似乎带着点欣喜。
此情此景,李卷土必须要说点什么了。
他眼珠一转,刚要开始编,田兰芝就先开口了:
“看你一转眼珠,肯定又要编瞎话了。儿子,即便你小姑不提,我也要问你呢,你让你小姑捎回来的那些钱,是怎么回事?你跟妈说实话!这里都是自家人。”
李卷土忍住转眼睛,说道:“我一直就学习好啊,你们都了解的,那些钱是我的奖学金,还有,我勤工俭学赚的钱。”
众人仍然盯着他,尤其是李清泉。
我们问你这个了吗?我们想问的是,你怎么能胡吃海喝,怎么能自己租房,这不是败家仔吗?
李清泉严厉地说:“你能赚钱是好事,但你也不能胡糟,成由节俭败由奢,这是在败家。”
李卷土赶紧解释:“你们不能只听小姑胡说,京城大着呢,她跟我又不在一个学校,她知道啥?”
李桂清:“我怎么不知道?你们宿舍那点破事,我宿舍的同学知道得一清二楚。”
这帮见色忘义的家伙!
当初就不应该让两家宿舍搞什么联谊。
李卷土还是要辩解一下的。
“我有没有在外面胡混,咱们看事实好不好?事实就是,我每年都拿一等奖学金,我每年都是三好学生,我一直在认真努力地学习,哪有时间出胡混?请问李桂清同学,你每年都拿一等奖学金了吗?你每年都是三好学生吗?你才是胡混的那个人吧?”
李桂清气得用手指着李卷土:“你,你,你……大家在说你呢,你扯我干嘛!倒打一耙!”
这时,李清海说话了:“桂清,我有点喝多了,咱们回去吧。”
李卷土赶紧接话:“三叔,我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