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同人 > 在年代文中暴富 > 102(微修)(“仓廪足而知礼仪”...)

102(微修)(“仓廪足而知礼仪”...)(1/2)

目录
好书推荐: 带着星际农场重生到年代文免费阅读 我居然有一半的时间要变成女生免费阅读 我靠星尘龙纵横决斗世界免费阅读 将门废材免费阅读 重生之我真的太帅了免费阅读 全球之亡灵天灾免费阅读 谁来治治他免费阅读 问剑免费阅读 龙王神婿免费阅读 从林正英世界开始修道免费阅读

京城, 什刹海。

高级紫檀木桌上,摆着精致可口的八菜一汤,寓意“长长久久”的好兆头。姚春雨打开了一瓶茅台特供酒, 倒给父母。

清澈的酒液,浓郁的酒香会让人恍惚想起以前那些富贵的日子。

姚春雨的父母享用极了, 赞赏地看着她。

女儿是个有眼光的人,一开始让他们捐了家产,虽然他们过了一段苦日子,但结果今年军部查处了一批阶级敌人, 要是留着这些烫手的东西遭殃的岂不是他们?明面上他们捐都是大宅子、珍贵的祖产, 但实际上不值几钱, 真正值钱的东西都好好地收着。

现在他们总算是苦尽甘来, 过上了好日子。虽然不能完全跟以前相比, 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面前摆着的饭菜, 松鼠鳜鱼、清蒸鲈鱼、佛跳墙、赛熊掌……样样精致可口,这年头有几个人家能吃得上这样可口的饭菜?

秋天, 姚春雨向父母、亲戚借了三万元整,加上自己的三万元资金, 她用高价收到了精细粮、鲜肉, 再辗转于各地脱手,利用信息差狠狠地大赚了一大笔钱。

外地根本不知道京城时常有物美价廉的粮食卖,京城本地的人也不会把这件事泄露给外人知道。

如今,姚春雨在什刹海购买了多套豪宅,它们比后海那家姓李的人家的四合院强上数倍。更宽敞、更漂亮, 昂贵的古董, 陶瓷、名画、玉石令人眼花缭乱。

所以人有时候真不能死磕胡同、钻牛角尖。倘若她一直盯着姓李的那家人的四合院,哪里住得上这样的好房子?

当然这些宅子也不是记在姚春雨的名下, 她谨慎地捏造了一个“身份”,统把这些烫手的灰色收入统记在这个凭空的身份名下。

她成功地抓住了60年最后的赚钱机会,秋天那场粮食的胜利让她赚到了几辈子都赚不到的财富。她浅浅地啜着杯里的美酒,享受着久违得快要忘记的滋味。

年夜饭,姚父姚母讨论着她的人生大事,姚春雨不禁想起了顾向前。

顾向前选择了那个乡下来的丫头,今年恐怕吃顿年夜饭加个肉都困难。当初他们都住在大院的那段日子,他打到了一头野猪,一连高兴了好几天,那意气风发的模样让好多女同志不由地心生羡慕。那时候有很多女同志在想,如果他的妻子是自己,那该有多幸福!

姚春雨已经不会再羡慕他们,现在她拥有的猪肉何止区区几百斤。如果他知道了这一切,也许会后悔当初的选择?

姚父指点了女儿一番,“你抓住了这个路子,是你自己的本事,但不要忘了感谢你叔叔、大伯这些人,没有他们就没有你今天的日子。”

姚母往女儿碗里夹了块肉,怪嗔道:“吃饭的时候别说正事,这个好吃,御膳房出来的师傅手艺果然好,比我们那的名厨强多了。”

“你的人生大事倒是要抓紧留意,再拖就拖成老姑娘了!妈跟你说,钱够用就好、不必赚太多。你大伯部队里有很多青年才俊,都随便你挑,过了春节赶紧回去吧!”

姚春雨之前倒是有干一票就收手的意思,但尝过成功甜美的滋味,已经舍不得放弃它。

如果有这么一条能够快速赚钱的路子摆在眼前,普通人恐怕也难以扔开手。

……

苏家。

苏老头写了无数封信给苏叶投诉,有人高价收购粮食卖到外地。

“倒买倒卖实在可恶!”苏老头双手背负在身后,不停地走。“六块钱一斤收回去,转头二十块一斤都有人要,普通人家怎么买得起!”

苏叶收到举报信之后已经是年后的事情,她有些哭笑不得,自己居然养活了那么多倒爷?

真是头疼。

这个苏老头很爱给她写举报信,每次都叨叨絮絮列了一堆倒爷的名字,顺便骂“泥材村”只管卖粮食、后续的事情就撒手不管了。苏叶想,她哪里有空管得过来哟。

她看完信后把苏老头举报的人名逐一划掉,以后不再给他们供应粮食,顺便写了一篇小作文敲打了一番剩下的“接头人”。

除夕过完,阮儒良马不停蹄地开始投入工作。

初一,夫人和女儿吃过一顿午饭后便启程回城里,她们回去时大伙送了他们两斤鸡蛋、五斤腊肉、二十斤精细粮。粮肉都裹得严严实实的,看起来就像背了一袋药材进城似的。

阮夫人感动得连连擦泪,一步三回头,要不是她还要回城里上班、女儿要念书,差点不舍得离开上沟村。

春季,山里最早的那批茶花已经开始抽芽,初初吐出花蕾。

苏叶和几个学生把山上的猪圈、鸡圈、鸭圈都扩张了一轮。猪仔养了已经有六个月,可以开始配种。这时候不冷也不热,温度十分示意,母鸡、母鸭们具备孵蛋的条件。

林媛一边围猪圈,一边碎碎念地畅想:“苏老师,我们如果在村里扎根三年,肯定能弄出一个养殖场,到时候全县的人民都能吃得上鸡肉鸭肉,每天吃一只鸡蛋!”

苏叶毫不吝啬地夸了林媛一顿,夸她志向远大。

这娃绝对是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苗子。她已经抓住了农村脱贫攻坚战的核心,那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产业。

上沟村没别的优点,只是山很多、水源丰沛。地理条件决定了它种田方面业绩平平,可是却适合养殖、种茶叶。今年开春下了几场小雨,不像往年那样干旱少雨,苏叶猜想今年获得丰收的可能性很大。

苏叶和学生们一共养了三十只母鸡、一只公鸡。过年的时候学生都回去了,鸡蛋几乎没怎么吃。母鸡攒下了很多蛋。林媛捡也捡不过来,便让它们把蛋孵了。

春天温度适宜,鸡圈一下子多了百来只小黄鸡。苏叶仍然嫌不够,让他们继续给母鸡孵蛋。

刘刚想他们养一百只鸡已经足够,加上一百只鸭子数目非常可观,再扩大规模就没有粮食喂了。虽然他们一直有在水培牧草,然而空间有限,牧草生长的速度不够它们消耗的速度。

后来刘刚明白过来了,敢情这一百只鸡苗不是给他们自己孵的。

春节过完,苏叶捧了两只鸡苗去找马根生。

马根生看着桌上嘤嘤啼叫的幼鸡,惊奇得差点坐不住了。

他忍不住地一直盯着看,小鸡长得真好看,圆溜溜的眼睛,两片贝壳似的翅膀、牙签似的小腿,它们在掌心里嗷嗷啼叫的劲儿充满了生命力,让人不住地心生喜爱。

马根生已经两年没有养过鸡了。这年头人都没有粮食吃,哪有余粮喂畜生?去年这个时候,马根生全家人都在啃玉米棒芯,玉米棒芯在过去是连猪都不吃的东西。

苏叶问马根生:“开春了,咱们村要不要养几只鸡?”

今年不同往年,村子里家家户户备满了一整年的粮食,苏叶的提议让马根生不可遏制地心动了。以前是条件跟不上没办法养,现在他们村有条件养鸡,为什么不养?

“养!”马根生狠狠心咬牙说。

马根生让村里的会计支了笔钱,给苏叶去买鸡苗。市场上已经没有鸡苗卖了,虽然不知道苏叶上哪里搞来的鸡苗,但她就是有本事买得到这些稀罕的玩意儿。

马根生对苏叶充满了敬畏,就没有她办不成的事!

很快,苏叶带回来了100只鸡苗。新买来的鸡苗很小、非常脆弱,要养在一间保温性好的屋子,找专门的队员轮流照顾。

马支书找了一间破土房子,很多年前被大雨冲垮了,他找人精心地修修补补,修好了才把鸡苗放进去。

小鸡进屋的时候,几乎全村人都来看了。那一道道炙热的目光盯着它们,仿佛看待稀世珍宝,那股喜爱的劲像是恨不得把它们含在嘴里似的。

所有人都明白这些鸡苗就是他们村的希望,有了它们,意味着大伙以后都鸡蛋、有肉吃。人不能光吃五谷杂粮,一点油星子都见不着日子怎么过?年轻人还能熬一熬,可是老人小孩却熬不起。

村民们叽叽喳喳地讨论,“你看,那只黑的长得真俊!”

“它们吃麦麸吃得好多!”

“这些鸡苗是苏老师搞来的,她可厉害了,总惦记着让咱们过上好日子哩!”

“这么多鸡苗,千万要照顾好了!”老人家细细地叮嘱,看着小鸡的眼神充满了期待。

鸡舍的建起,给饥荒年中的村民们一股无限的希望,意味着他们正在一点点地从贫困中挣扎出来,奔向吃饱穿暖的好日子。

鸡舍刚建好,苏叶开始地劝马支书拨一个山头,专门用来圈养鸡。

以前村里养鸡都是每家每户养上几只,从来没有过整个大队来养的先例。这次是鸡苗实在过于幼小,每一只都很珍贵,分开养肯定会死,马支书才同意暂时放到一块养。等它们再大点了还是要分到每户人家手里。

圈山头养鸡,那不成了养鸡户?老支书定定地看着苏叶,虽然他老得眼睛有了老花,心里可不糊涂。马根生心里也掀起了一片惊涛骇浪。

“苏老师,你是啥意思?”

两个人沉默许久,苏叶喝了一口茶,慢慢地说:“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

马根生手里的杯子“啪”的一声掉到了地上,茶水溅到他的脸上。他抖了抖身体,抹了一把脸,把搪瓷杯从地上拣了起来。

马根生开口:“苏老师这不可能!我们是本本分分的农民,这样做不是‘割社会主义’的尾巴吗?”

这往严重里说甚至还是复辟资本主义!

马支书仍旧是老神在在地坐着,剜了一眼他的儿子,嫌他没出息。所以苏老师今天是来找他的,不是来找他这个蠢儿子的。

苏叶顿了顿说:“张委员曾经说过,改革要放开手去干,不放开手哪里迈得开步子。如果我们上沟村有能力养鸡,而且不需要花费多少成本,养出来的鸡蛋、鸡肉可以便宜售卖,人人都能吃饱饭,每个孩子都有学上,这样不好吗?”

马根生严肃地摇头。

马支书点头,慢吞吞地喝茶,“苏老师说得有道理。你看——咱们村哪个山头适合养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奉天承孕:帝王抛朱砂痣后沦陷了免费阅读 痴傻三年,开局撞见妻子出轨!免费阅读 五零:带着真千金养女改嫁军官免费阅读 寒衣调免费阅读 我是地府冥王,死后十世历劫免费阅读 仙途楚歌免费阅读 倒贴惨死后,我攀上京圈太子爷!免费阅读 综影视,穿越一次五百万免费阅读 四合院:掠夺就能变强免费阅读 千落梦楚瑶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