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探 > 第七章 孰是孰非

第七章 孰是孰非(1/2)

目录
好书推荐: 隆万之变免费阅读 诸天翻书人免费阅读 四合院:三藏之野望免费阅读 九章吉免费阅读 豪门替嫁:重生王牌大佬免费阅读 时光与你皆负我免费阅读 从提AK47到三国种田开始免费阅读 所有人都知道你只爱她免费阅读 医品龙王免费阅读 我的篮球视界与众不同免费阅读

李夔不知道,在唐代文官当县尉,乃是十分寻常之事。

前面说过,这县尉一职,相当于现今社会公安局长的角色,按理说这个讲究逻辑思维,考量为官情商,甚至还很有必要有一定武力值的岗位,应该由武人充任,最为合适。

但在唐代,这个职位却是由大量文官来担任。

如白居易,李商隐,王昌龄等,均曾担任过县尉之职,甚至在唐代还出现了县尉体诗,这样的独特题材诗文。

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种公安局长兼文联主席的职业安排,确是令后世为之刮目。

县尉这个职位,由文官充任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特殊背景。

因为在唐代,作为一名读书人,如果没有特殊的为官途径,比如入幕或世荫,就只有通过进士及第,来走上为官的道路。而他们在及第之后,第一次为官的第一个岗位,往往就是九品的县尉之职。

所以,虽然县尉地位不高,而且杂事繁多,却是官场之路必不可少的环节。

而且,唐代的读书人,即使想当县尉,也不是一件可以轻松办到的事情。

因为唐朝的进士考试,录取名额有限,又多有暗箱操作,想要顺利及第,却是极难。

如大诗人李商隐,就曾经过了足足十年的努力,反复考了十次,才得以跨过龙门呢。

这种现实的无奈,使这位大诗人发出了“乡举十年,才沾下第,宦游十载,未过上农。”的深重感慨,亦是令人可叹。

所以,我们今天见到的县尉诗体,作为一种唐代特征的文学现象,在其背后,却是中国古代读书人背负的共有命运。

见方炼等人行礼,段知言只是嗯了一声,算是行礼。

而随着他走来,人群自动分开,给这位段县尉让出一条宽阔的通道出来。

段知言来到人群之中,诸如掌柜王得财,四名大汉,澡堂伙计,以及一众澡客,俱是向其行礼参拜。

“拜见段公。”

“拜见段县尉。”

听众人这般行礼而拜,李夔这时又注意到了一个新的现象。

那就是,这些唐朝的百姓,没有象电视剧里演的那样,说什么草民参见大人之类的话,而是径呼其姓,后加个“公”字或其官职名称。

这般称呼,其实亦是唐代特点。

因为“大人”一词,用作官员称呼,其实是在元朝以后,才流行开来的。

在唐朝时期,“大人”多用作子女对父母的敬称。

唐朝官员等级,依正、从、上、下等类,共分为九品三十级,各品又包括职官、文散官、武散官、爵、勋等。称呼这些官员,多以其姓加上官职名称或者称呼姓加上“公”。

打个比方,比如唐朝著名宰相狄仁杰,可以称呼其为“狄阁老”或“狄公”,而刺使朱青玉,则可称呼为朱刺使或朱公;如县令李光忠,则称呼为李县令或李公。

前头笔者也说过,在唐朝的时候,官员与百姓之间,远没后世那般等级森严。

所以,当狄仁杰问:“元芳,你怎么看?”时,李元芳不会说:“狄大人,以小的看来……”而是会说:“狄公,某以为,此事必有蹊跷,也许背后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软诱免费阅读 渣男逼我离婚?转头高嫁京圈大佬免费阅读 只偷吻你一下免费阅读 我家师妹身娇体弱,怎会是大魔头免费阅读 被修仙外室逼死?我提剑杀上九霄免费阅读 我的闺蜜我做主,让她追谁就追谁免费阅读 被挖灵骨,她带三千神兽杀疯了!免费阅读 先婚后爱,三爷的报恩小娇妻免费阅读 你发癫,我种田,带着全村去修仙免费阅读 变态顾总又咬我,好想拐走亲一口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