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清穿之天作之合 > 第87章 天作之合

第87章 天作之合(2/2)

目录
好书推荐: 如意春免费阅读 无尽物语:起始于型月免费阅读 表白校花被拒,奖励五雷正法免费阅读 这个圣主太凶残免费阅读 心机太子妃免费阅读 霍爷甜妻飒爆了云清霍景深免费阅读 美利坚名利之路免费阅读 穿成反派暴君的心尖宠免费阅读 生性多疑的我觉醒了选择系统免费阅读 我能召唤历史喵免费阅读

随后活佛便不再多言, 该说的都说了。

因为太过震惊, 康熙原本还打算询问太子是否适合做大清未来的主人, 倒是把这事给忘的一干二净。

等康熙次日想起来时,便听说活佛已经离开京城了。

据活佛留下来的话, 意思是要游历最后一次,从这里回到故乡的寺庙, 从此以后便不再过来了,因为窥探天机,也回不来了。

康熙因为越发相信活佛的话了。

康熙三十七年,在康熙的大力支持下,清朝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

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事上。

其实原本没有改革的,推行良种和肥料,算不上改革,只是在戈柔的提议下,康熙同意进行土地改革。

改革之初, 是因为戈柔的一份折子。

戈柔跟胤禛两人一起考察了京城周边的田产,因为权利够大, 两人在几个月内摸清了京城周边田产的出处。

随即他做了个汇总,写成了折子,递给康熙。

递折子的时候她是这么说的。

“皇阿玛, 这是儿臣用时四个月查到的内容,京城周边的田产,其中超过五成集中在官员手中, 另外有三到四成左右在商户手中,而京城附近最多的是普通百姓,他们人数众多,却只能拥有一成,甚至不足一成的田产,这还是在京城,儿臣听闻,江南那边的良田更是如此,甚至普通百姓手中根本见不到良田,皇阿玛,良种和肥料虽好, 但是贸然推行下去,粮产是多了, 但是未必能让百姓得到最大的实惠,这不是儿臣所愿看到的。”

古代不比现代。

现代职业种类丰富, 人人各司其职,想到普通的种地赚的不多,大多数人不愿意种地。

可古代,粮食产量不高的现在,田产便是最好的不动产,房子铺面都比不上田产。

仔细观察,每个朝代的末期,一个国家的田产似乎都集中在极为少数的人手中。

康熙也知道这是个问题,可是要改,谈何容易。

天下虽然是他们打下来的,可是真要是动了大多数有权有钱人的利益,康熙也知道,真到了那一步,他这个皇位也就做不安稳了。

可是戈柔既然提出来了,康熙也想听听她的看法。

“那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儿臣有些拙见。”

“你说说看。”

随即戈柔便说起来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何田产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无非是因为有利可图,若是种田的利便少了,这些人自然也就会把目光投向更加赚钱的地方……”

田产为何会招人喜欢,无非就是因为保险,把田产租出去,每年都有不少受益不说,若是需要用钱,随时卖出去,还不用担心卖不出去,也不会贬值。

没有比这再稳当的产业了。

戈柔想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常规的观念。

把那些有头脑的人集中到另外更加赚钱的地方上,既然朝廷愿意割舍利益出来,也提供了这些利益的出处,这些人总不能什么好处都占着,到时候良种推出,粮食一多,粮食价格下降,田产便盈利变低,有些脑子活泛的,自然就会把田产换成新的赚钱的产业。

到时候趁机还能把织布机推出去,新的产业,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然后在打一场舆论战,在全国大范围宣传一些似是而非的传言,找几个有名望的“托”,让大多数人看到放弃田产背后的好处,总会有些效果。

目录
新书推荐: 重生之我在上海滩当活阎王免费阅读 大明唯一仙:我是朱元璋老祖宗!免费阅读 我家成大明朱棣一家的物流中转站免费阅读 熟读三国,我为季汉延续三百年免费阅读 亮剑:缴获无数,旅长恭喜我发财免费阅读 少年铁血战神免费阅读 行善天下免费阅读 三国:白毦陈到免费阅读 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免费阅读 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