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吾家阿囡 > 第13章 新科秀才公

第13章 新科秀才公(1/2)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我真不是裁缝免费阅读 左道长生,我的法术无限升级免费阅读 是天子不是仙子免费阅读 权臣贵妾免费阅读 我用一百块挑战环球旅行免费阅读 帝君夫人又飞升了免费阅读 我有一双蛇眼免费阅读 诡道君免费阅读 我不是那种富二代免费阅读 快穿之天下CP皆可拆免费阅读

大成殿一侧,一张两丈来长的长案四周,坐着站着二三十个幕僚和属官,正忙着装订新科生员的墨卷,抄录送往各府县的红案等等琐事。

顾砚站到总榜旁边,看着幕僚一笔一画、工整无比的写着一个个新科生员的姓名,旁边有两个幕僚对着总榜写采芹宴的请柬。

这张总榜,明天一早要张贴到贡院大门外的影壁上,请柬也要在明天送到各位新科生员手中。

顾砚看了一会儿,伸手拿了本名录,漫不经心的翻看着。

“这些新生,哪些留县,哪些拨府,依据什么?”看了一会儿,顾砚放下名录,随口问道。

“一县之中,要是有数名新生,名次在前的拨府,靠后的留县。”写请柬的幕僚笑答道。

“那要是只有一名新生呢?”顾砚抖开折扇。

“名次在总榜前一半的拨府,后一半留县。”

顾砚慢慢喔了一声,收了折扇,点着李学栋的姓名,“这个李学栋,标着第十六名,怎么却是留县?”

“是我特意把他调为留县的。”尉学政在长案另一头接话道。

顾砚扬眉看向尉学政。

“为政地方,不可过于拘泥定例,要因人因时因地,调整变动。”尉学政捋着胡须,先指点了几句。

顾砚斜着他舅舅,用折扇点了点李学栋的姓名,示意他舅舅解释李学栋为什么留县。

“这是个孤儿,家里还有三个姐姐一个妹妹,必定需要他支撑照应,要是让他进了平江府学,他怎么照应家里?

“再说,吃穿用度上,平江府必定比昆山县贵出不少,穷家小户,哪怕一年多上几吊钱,就极难支应。”尉学政笑着解释。

顾砚一边听着尉学政的解释,一边挪了几步,找出李学栋的墨卷,翻到那首诗,推到尉学政面前,笑道:“你看看她这首诗,写成这样,这个李学栋必定天资有限,能考到第十六名,只能以勤补拙,必定是没日没夜的苦学,他还能有功夫照应家里?是他那几个姐妹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吧?

“还有,府学县学,这廪米钱也不一样吧?差了多少?”顾砚转头问幕僚。

“上庠生每月多半吊钱。”幕僚瞄了眼尉学政,陪笑答道。

“一个月半吊钱呢!还有,”顾砚看向他舅舅,“平江城里有的是附庸风雅的有钱人,请秀才写笔字儿写个文章的人,必定比县城多多了。请秀才写篇志记、墓志什么的,润笔钱大致多少,你们谁知道?”

顾砚看向周围的幕僚,笑问道。

“多少不一,多的五两十两银子,少的一盒墨,几匣点心的也有。”被顾砚目光扫到的一个幕僚急忙陪笑答道。

“这文采……”一个年青幕僚指了指李学栋那首诗,后面的话却没敢说下去。

就这份文采,卖酸文儿可卖不出价儿,这笔字也不怎么样。

“就是给童生作保,教几个学生什么的,平江府也得比昆山县好多了,舅舅这是帮倒忙呢。”顾砚没理年青幕僚,看向尉学政笑道。

“你们看呢?”尉学政看向周围的幕僚和属官。

“世子爷这话有道理。”

“一个月差半吊钱呢。”

“平江府富庶,才子也多得很……”

……

众人七嘴八舌,多数赞成,少数含含糊糊打马虎眼。

世子爷的意思很明显,可他们学政明显是这也可那也可。

“那就调归府学。”尉学政从善如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三国:努力就变强,我一刀败吕布免费阅读 朱门风流免费阅读 寸寸山河寸寸血免费阅读 把我推给女将军后,女帝悔疯了免费阅读 阿姐,我中举了!免费阅读 让你治理北疆,没让你一统世界免费阅读 穿成假太监:后宫太乱,皇帝跪求我平乱免费阅读 大唐里正免费阅读 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免费阅读 我,朱允熥带大明走向日不落,老朱直呼赢麻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