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胤祚今天气死康熙了吗(清穿) > 第137章 第 137 章

第137章 第 137 章(1/2)

目录
好书推荐: 和花瓶上综艺后真香了[娱乐圈]免费阅读 病美人靠通灵在求生综艺爆红[星际]免费阅读 钓系受与叔攻的适配度免费阅读 重生从2002世界杯开始免费阅读 三界赵公子免费阅读 朕只想要GDP免费阅读 睡美人她醒了免费阅读 大清:从阿拉斯加开始崛起!免费阅读 错嫁后发现老公是大佬免费阅读 从乌坦城开始征服诸天免费阅读

如果是正经的奏折, 康熙从来不用“知道了”三个字来回复,那会显得十分敷衍,只有可看可不看的请安折子会这么做。

而请安的折子敲个章, 似乎也没什么?

反正只要表达“朕已阅”的意思就足够了,朝臣会主动或者被动地看在皇帝日理万机的份上体谅一二。

一旦顺着这个方向想,就会觉得哪怕只回一个“阅”字都没什么。

要想更轻松一点, 还能刻一个“阅”字的章, 字少一点,敲章的时候连印泥都可以省一点。

康熙暗自摇头。

不不不,朕一向是个勤勉的帝王, 怎么能够顺着臭小子偷懒的方向那么想呢?

只是……回想起来,每天在可看可不看的请安折子上花费的时间,确实有点多。

有时间写那么多个“知道了”, 不如把这时间花费在教儿子上,还可以省出更多的时间创造爱新觉罗家优秀的劳动力。

而太子已经在思考该找谁来刻这个章了。

六弟可真是偷懒界的顶级人才, 能想出这么轻松省事的办法。

他要是早想出这样的办法,也不至于每天起得比鸡早, 睡得比狗晚,睡眠不足, 都快长不高了!

不管他们内心怎么想,都不可能当着那么多户部大臣的面答应下来, 康熙还得斥责胤祚这偷懒的办法。

不过鉴于办法确实很省力,事后很可能采用, 不能斥责得太过分。

“你啊,别总想着偷懒。”康熙意思意思敲了一下胤祚的脑门, 说是斥责, 更像是父子用亲近的口吻说儿子两句。

这力道和摸一下差不多, 胤祚却皱着眉,双手捂着脑门,一副被打疼了的模样。

“汗阿玛你又打我!这是妥妥的家暴,家庭暴力,我抗议!”

“抗议你个头!”康熙都被污蔑了,干脆真的用力敲上一记,也免得被白白污蔑家暴儿子。

“行了,别耍宝了,赶紧把东西拿出来。”

康熙、太子和户部大臣们本以为此次出来,最应该看的是施过化肥的麦子亩产量。

听了小花的话后才知道,皇庄正在为收割麦子研究新机器。

胤祚不满地瘪瘪嘴,对魏珠点了点头,魏珠赶紧骑马赶回皇庄。

“也是汗阿玛的生辰早了一个多月,否则这收割机和沉甸甸的麦子才是最好的生辰礼。”

康熙觉得不夜天和太平盛世挺好的,还附带了一晚上的炫儿,乐得他接连几天梦里都是坐在龙椅上,被满朝文武变着法儿地恭维。

不过,按照胤祚的说法,这个生辰礼也不错。

“就快到保成的生辰了,这个时候拿出来,你是不打算把这个当生辰礼送他吗?”

太子一惊,这东西送给皇帝没毛病,送给储君可就太重了啊!

胤祚:“太子哥哥的生辰晚了些,连效果都看不到,单纯送个寂寞吗?”

“那就是说,你打算送给保成的生辰礼是另外的东西。”康熙眼眸微眯,瞧着有些不太高兴。

太子:“……”

他以为自己和历史上那些可怜的太子一样,被多疑的帝王猜忌了,没想到汗阿玛是因为六弟提早为他准备的生辰礼而吃醋。

嗯,挺有汗阿玛小气、记仇风格的,太子心情复杂。

“对啊。”胤祚笑道,“农是国之本,与农相关的一切当生辰礼送给汗阿玛还差不多,送太子哥哥的肯定得是他喜欢的东西,不能这么敷……”

康熙危险地眯起眼睛,敷……敷衍吗?

好小子!

意识到自己一不小心秃噜了什么,胤祚赶忙转移注意力,“啊,魏珠回来了!”

康熙冷哼一声,朕暂时不和你计较!

再转头看去,就发现所谓回来的魏珠还骑着马在老远的地方,只有一个黑色的点,脸都看不清,也不知道这小子是怎么认出来的。

不多久,魏珠骑着马赶来,后面跟来了几辆马车。

墨家和公输家的人从马车上面下来,干活的人很多,但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半点不乱,井然有序地开始组装机器。

胤祚在旁边介绍道:“这个叫做小麦收割机,是依靠电作为驱动力,通过传动轴带动锯齿片高速旋转,完成大面积的收割动作。这个位置上的扶稻器和挡板起到了整理堆放小麦的作用,再跟这个位置上的机器结合起来,就能把麦粒脱出来。”

解释得相当清楚明了,足够让人明白这个机器能够同时完成收割和脱麦粒的两样工作。

问题是……众人面面相觑,存有疑义。

在劳动力如此廉价的情况下,这种机器有研究出来的必要吗?

有位户部大臣直接问了出来:“六阿哥,您为什么花时间研究没什么用的机器呢?”

“怎么会没用呢?”胤祚不认同,甚至是感到不可思议,“麦子成熟就要收割的时候,要是遇到了下雨天,抢收不及,大半年的收成就毁在那了,会有多少人吃不上面粉?”

户部大臣:“可这是极少数的情况,更多的时候是能够抢收及时的。”

“但这极少数的情况只要出现那么个一次两次,农民辛苦大半年种下来的麦子就毁了。那是农民一家几口未来一年的口粮,也是他们大半年的心血啊。”胤祚看他的眼神很失望。

那些话里没有一个指责的字眼,这位户部大臣却仿佛感觉到一句更比一句狠的指责砸在身上,砸在脸上,嗫喏着说不出话,老脸胀得通红。

户部尚书伊桑阿赶忙插话,转移话题:“六阿哥是不是还有其他考量?”

胤祚:“过去单靠人力就能收割完所有的麦子,主要是因为亩产量不高,大家都种亩产量更高的大豆、高粱去了。但在大清大力推广化肥的情况下,虫害减少了,亩产量上来了,要干的活就多了。”

“提前把机器做好,没了收割、脱粒的后顾之忧,农民才能开垦更多的荒地,在更多的良田上种粮食,大清的百姓才能免于饥饿之苦,国库也能日渐充盈,这是双赢的局面。”

在麦子要收割的这个当口拿出收割机,虽然能够看到即时的效果,但在推广的时机上已经晚了一大截。

所以胤祚着眼的并不是人力完全能够收割完麦子的现在,而是亩产量跟上以后,人力不够用的将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官欲天下免费阅读 权途:从乡镇科员开始免费阅读 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免费阅读 特工赘婿,皇上求我娶公主免费阅读 只求道心通透免费阅读 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免费阅读 无敌县令:我富可敌国你让我给皇帝做牛马?免费阅读 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免费阅读 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免费阅读 水浒反派:我给帝姬当笔友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