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 第49章 第四十九章

第49章 第四十九章(1/2)

目录
好书推荐: 怪物的新娘免费阅读 人在都市,系统穿越到了玄幻世界免费阅读 罪神她名动天下免费阅读 空间种田:带着崽崽虐渣忙免费阅读 妖怪,你来呀免费阅读 相州怪谈免费阅读 卫姝免费阅读 绝世双宝,废柴娘亲帅炸天免费阅读 黑暗荒漠免费阅读 佛祖喊我坐莲台免费阅读

建言箱的设立之初, 受杜乐贤与伍少江先后被授官的事件刺激,收到许多建言, 这些建言的内容五花八门。

有申冤诉屈的, 也有自我推荐,还有歌功颂德的等等,好在这个时代的人大多还算淳朴, 就算是拍马屁的奉承内容,也能写的文采斐然。

出于对王权的忌惮, 也没有什么无聊人士搞事,连造谣诽谤之类的事件都很少见。

倒是有人试图以冒名顶替的方式,往建言箱里投自荐, 却被查出确有其人其事,只是人对不上, 倒也算是变相为朝廷推荐了人才。

只是即便如此, 那些违反建言箱投递规则的人, 也成功领取半年到三年不等的农场改造处罚。

如此严谨的审核过程,以及严苛的处罚制度, 让所有人从最开始就意识到朝廷对建言的重视程度, 成功警告了许多存侥幸之心的跃跃欲试之人。

这也就使得建言箱在经过最初的时常爆箱后, 终于逐步冷寂下来, 给各方都减轻了许多工作量。

感受最明显的当然是何殊,不过这些早在她的预料之中, 要是一直持续初时的火爆状态,才是最大的问题。

正如她跟皇后说得那样, 天气越来越冷, 到了临近年关之际, 随着各地的一些封疆大吏与地方官员们, 到了年限开始陆续回京述职,京城逐渐变得越发热闹起来。

奇珍阁趁此期间接连举行数场拍卖会,场场都能大赚特赚,拍卖会过后,那些官员的女眷还没来得及开始在京中走动,展开夫人外交,就相继接到宫里的邀约。

接到邀约进宫时感到有多么受宠若惊,在宫中花钱时就有多阔气,等到出宫时头脑冷静下来,就忍不住为花出去的大笔金银感到肉疼。

直到后来参加京中各府举办的宴请,发现京城里的这些贵妇们一个个都打扮得特别奢华,那些夫人们才发现,要不是她们在宫里购买了那些昂贵的衣服饰品,肯定会丢了面子,被人笑话乡巴佬,顿时感到十分庆幸。

对于京中夫人千金之间盛行的攀比之风,有御史特意在朝堂上提及,并引经据典的大加批判与抨击。

使得正宁帝听后,也忍不住有些心虚并担忧。

“皇儿,朕觉得,那些御史这次说得对啊,京中奢靡之风盛行,实乃不祥之兆,长此久往,的确容易引起民怨与不平。”

何殊淡淡的开口道,“父皇可以想想,引发这场奢侈攀比之风的高端奢侈品,都是由谁提供的?”

正宁帝有些不明白,但他还是很认真的回答,“你母后啊。”

“这些钱都是由谁赚了?”

“你母后与后宫嫔妃,哦不,是朕,不对,这些大额交易的税率那么高,户部也赚了。”

何殊点头道,“这不就对了,母后与那些娘娘们赚的提成,占比很少,大头其实都落入父皇与户部的帐上了。”

正宁帝点头,确实如此,身为皇帝要带头交税,而且因为做的是高端奢侈品生意,缴税比率也格外高的事,让他每每想起,都感到心情分外复杂。

可也正因有他这个皇帝带头,而且还是按最高税率交税,让朝廷在征收商税这块,还是相当顺利的,因为商人最精明,能够从中看出朝廷的征税决心。

“且不说户部的钱都花在何处,父皇私帐上的那些钱,很多时候都只是在帐上看着满足一下,大多都花在国计民生上了吧?”

说起这件事,正宁帝真的很想抹把辛酸泪,正如何殊所说得那样,他名下赚得虽多,除了用来贴补宫中嫔妃与女儿们,花在他自己身上的其实很少。

为了能够塑造勤政帝王的形象,虽然日理万机处理国事的是何殊,他也要整日陪在一边,没机会发展什么耗费钱财的爱好。

所以他名下的钱,大多都被拿去填朝廷的坑,或是在太子的怂恿下,投入到新的项目中去了,所以他真就只有靠看帐册过干瘾的地步,私库中可以随时支配的现钱其实有限。

“是啊,不过我们不是在说奢靡之风不可取&#303

40;事吗?皇儿怎将话题转到朕的私产上了?”

何殊有些无奈的直接点明。

“儿臣想要说的是,因奢靡之风盛行而受益的若是那些大商家,从而导致社会产生贫富矛盾,肯定不可取,可是如今赚了这份钱的是我们所代表的朝廷,朝廷赚到钱后,会将钱投入到国家基础工程建设、军队国防建设上,会让大安所有百姓都受益,有何不可?”

正宁帝一拍掌道,“对啊,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我怎么没有想到呢?那些御史真过分,他们不愿拿钱给朝廷做贡献也就算了,怎么能断我们朝廷的财路呢?”

随后他又想起,知道这些弯弯绕的肯定不止太子,户部的那些官员心中肯定都是门清,到头来只有他一人承受到压力。

“柯文青这个老狐狸肯定知道这些,户部占尽便宜,也不说在朝堂上帮忙分辩几句,真是可恶。”

何殊不以为意的回道,“这事简单,我们在年前那期邸报上,公开朝廷与父皇的大笔收入与支出帐目,就能让所有人知道父皇为朝廷所做的巨大贡献。”

正宁帝满意的点头,“皇儿此举甚佳,就这么办吧”

眼看为了这个皇位,他不得不付出太多,可是他的付出若不能世人知道,岂不是白活一场,名和利他总要落得一样。

正宁十年春,在两处实验庄子中种植出的首批土豆正式出土。

伍少江负责的这边,有太子亲自作弊,一个芽都没浪费,都成功变成苗,种了近两亩地,亩产在一千三百斤左右。

虽然都知道这是实验田中不惜人工与肥力,日夜精心照料,才能得到的产量,这个产量依旧高到让所有人都震惊到不敢置信。

农务司那边的官员种植经验丰富,根据船队带回的土豆上沾土的特点,也判断出它们应该是栽在土里的,没走多少弯路。

后来又从伍少江这边得到提醒,虽因种植不当浪费少量苗,但是加起来也栽种了一亩地,共收获八百多斤大小不一的土豆。

可以肯定的是,这土豆的产量是大安此前从未出现过的高产作物,而且蒸熟之后确定无毒,口感软糯,可饱腹,除了太过消耗土地肥力,没有别的毛病。

消息一出,早就做好准备何殊迅速让正宁帝下旨犒赏带回土豆的船队成员,嘉奖参与土豆培植的官吏们。

新年刚过,朝廷就传出如此振奋人心的大喜事,极大的鼓舞了民心。

虽然都知道朝廷目前总共只有两千多斤土豆种,还需要进行一两轮的试验性的本土培植,才能进行推广种植,也能让人从中看到无限希望。

首次的栽种,已经让农务司总结出一些种植经验,研究出土豆的一些生长习性,具有喜光照、怕涝,在沙土地生长的更好等特点。

所以二次种植时,何殊直接安排一部分有经验的司农官员,带着被重兵守护的千余斤土豆种,前往大安的西北地区,也就是合城那一带进行种植。

正宁十年乡试中,青山州的沈卓考中解元,年仅十三岁的创举,在短时间内迅速名扬大安。

与此同时,何殊陆续收到的与此次乡试有关的奏报中,还有合城的何昌逸以十九岁的年龄考取解元的消息。

看到那份奏报,正宁帝还有些莫名,不知道暗卫为何要将这种小事也特意报上来。

何殊知道他早年就是个一心苟命的,不曾关注过其他兄弟家的情况。

“这个何昌逸正是瑞王叔的小儿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短视频:跪下,不准站起来免费阅读 起兵谋反!你们真当朕沉迷修仙?免费阅读 亮剑李云龙我来助你做大做强免费阅读 三国:努力就变强,我一刀败吕布免费阅读 朱门风流免费阅读 寸寸山河寸寸血免费阅读 把我推给女将军后,女帝悔疯了免费阅读 阿姐,我中举了!免费阅读 让你治理北疆,没让你一统世界免费阅读 穿成假太监:后宫太乱,皇帝跪求我平乱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