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8章 搜屋子(1/2)
话音刚落,易中海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
他扭头一看,李科长正带着两个保卫科干事走了过来。
“易中海,你涉嫌故意诬陷轧钢厂领导,试图破坏厂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现在跟我们回去接受调查。”
听到这话,易中海身子一晃,险些晕倒:“这个该死的李东来,总有一天我要报仇!”
易中海被轧钢厂保卫科带走后,李东来朝大院里的住户们摆摆手:“行了,大家都散了吧。天色很晚了,明天还得上班呢。”
住户们这才散去,热闹的院子渐渐恢复平静。
傻柱正准备回家,刚一转身,胳膊就被于菊花拧了一下。
“媳妇,你这是干啥?”傻柱一脸茫然。
于菊花瞪了他一眼:“傻柱!刚才你那么冲动,差点让局面失控!现在还不去向东来哥道歉?”
听到这话,傻柱才意识到自己的疏忽,连忙快步走到李东来家。
此时李东来正打算重新坐下继续绘制图纸,看到傻柱走来,疑惑地问:“傻柱,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去?”
傻柱尴尬地笑了笑:“东来哥,今天的事我太冲动了,我得在这儿向你道歉。”
李东来一边给傻柱倒了杯茶水,一边笑着说:“这都是小事,我没放在心上。不过傻柱,你以后得改改这急脾气。要知道,你现在是轧钢厂的领导,一举一动都关乎重大。要是以后还这么冲动,后果不堪设想。”
傻柱重重地点了点头:“东来哥,你放心!
我一定吸取这次教训,绝不再上别人的当。”
寒暄几句后,李东来准备送傻柱离开。傻柱突然停下脚步,挠挠头看向李东来:“东来哥,我现在有件事拿不定主意,想听听你的意见。你也知道,我现在是食堂主任,按理说搞好行政工作就行,但我还是想参加今年的晋升考试。”
李东来笑着说:“这是好事啊,傻柱!你虽然当了领导,但这并不妨碍你传承你老爹的厨艺。你现在是八级厨师,要是将来能成为三级大厨,那可就给你们家光宗耀祖了。”
厨师的等级与工人等级相反,九级最低,一级最高。一般来说,能成为五级厨师就能被称作大厨,三级厨师更是有资格参与国宴烹饪。
傻柱原本还有些犹豫,一想到能当上御厨,顿时来了精神:“你放心,我肯定会继续努力!”
送走傻柱后,李东来重新回到书桌前,一直忙碌到大半夜。等丁秋楠睡了一小觉,李东来才关掉台灯,钻进被窝。
第二天一大早,李东来就来到轧钢厂实验室。
他让张清翠召集全体研究员开会,当众公布了昨晚完成的工艺图纸:“大家研究一下这些图纸,制定出一套可行的方案。我希望咱们能在最短时间内生产出打印机。”
研究员们纷纷点头。
这边李东来正为打印机生产的收尾工作忙碌,另一边,易中海已被带到保卫科。
经过审讯,易中海不得不承认,是嫉妒心作祟,才故意诬陷李东来。
保卫科李科长对易中海进行批评教育后,处以五元罚款便将他放走。
之所以处罚较轻,一是考虑到易中海年纪大,就算关起来也关不了几天
二是他的闹事并未造成严重后果。
赶走易中海后,李科长和刘大队对名单上的十几人展开行动。
由于老董被捕的消息严格保密,那些人毫无防备,不到两天,就有七八人落网。但经过严格审查发现,这些人只是贪图老董给的钱,帮着办些琐事,与敌特并无关联。
“不对劲啊,这么大的事,怎么可能就这几个人参与?”刘大队看着审讯笔录,满脸疑惑。
这时,李东来从轧钢厂实验室出来,溜达进保卫科。刘大队看到他,连忙递上审讯笔录:“东来,你看看,这些人好像在隐瞒什么。”
李东来正好有空,点上一根烟,接过笔录仔细查看。
笔录记录得十分详细,包括每个人的家庭情况、出身背景和过往经历。
翻阅几份后,李东来突然发现问题:“你们注意到没有?
这些人把京城的人送往南方时,都会通过西门口一个拉平板车的人运输。”
在那个年代,卡车数量稀少,京城内许多小巷狭窄,卡车无法通行,于是一些人干起拉平板车的营生。
他们在城外接货,再用平板车转运到城内。这种行为虽不合法,但考虑到他们只是靠力气谋生,上级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且这几个人都提到,那个平板车夫姓刘,因瞎了一只眼,被人称作“刘瞎眼”。
李东来指出这点后,刘大队起初没在意,仔细一看,脸色骤变:“没错,全是刘瞎眼,这太不正常了!”
李科长也点头附和:“是啊,如果他们用平板车运人,为了安全,完全可以雇佣不同车夫,为什么都找刘瞎眼?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意识到事情蹊跷,李科长立刻返回审讯室,重新提审那七八人,质问他们为何都用刘瞎眼。
得到的答案令人震惊:“领导,别看我们干的事不小,其实都是听别人指挥,按信件内容办事。要是擅自做决定,不仅拿不到钱,还会被暗杀。”
“以前有个叫老胡的和我们一起干,他一开始也老老实实按信里的要求做事。但有一次,老胡好奇心作祟,改了运输路线。虽然货物送到了,可他当场就被人打死了。那些人还在信里警告我们,这种情况下,我们哪敢违反规定?”
听完这些供述,李东来确定,刘瞎眼一定是关键人物:“李科长、刘大队,我建议立刻调查刘瞎眼,有机会就把他抓了,防止他逃跑。”李科长和刘大队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京城郊区有个黄家大杂院,曾是大地主黄员外的宅子。
解放后,黄员外不知去向,大杂院分给了附近居民。
与京城内的大杂院不同,这里人员复杂,大多没有正式工作,靠打零工为生。不过,院里居民因居住多年,养成了互帮互助的习惯,谁家有事,大家都会帮忙。
这天一早,拉平板车的刘瞎眼得知隔壁王大娘生病。
王大娘两个儿子都不在京城,刘瞎眼便放下送货计划,带王大娘去社区医院。
经检查,王大娘只是普通风寒,并无大碍。医生开了药,叮嘱她在家静养,刘瞎眼又将王大娘送回大杂院。
刚准备回屋,刘瞎眼就看到两个身穿中山装的男人走来。
他顿感不妙,转身想走。这时,身后传来声音:“这位同志,你是刘瞎眼吧?我是街道办的小陈,怎么,不认识我了?”
刘瞎眼停下脚步,上下打量对方,认出是负责这个大杂院的街道办干事:“哎哟,陈干事,您知道我眼睛不好,刚才没认出来,实在对不住,您可别见怪!”刘瞎眼和小陈说话时,眼睛却一直盯着另一个穿中山装的人。
小陈指了指那人:“这位是供销社仓库的领导,仓库缺临时工。
你经常运东西,力气大,正适合这份工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