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第 70 章(2/2)
香炉里翻滚着袅袅青烟,和外面浓厚的檀香味不同,这香味带着一点点花香,似乎是某种特制的香料。
“好特别的香味。”封允辙惊叹道。
“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自制熏香,里面有沉香、安息香、干花什么的。”方泞暗叹,即使独居阿爷还会每天午后坚持点上一盅。
方泞在墙壁上摸索了一气,打开电灯开关。
头上的仿古式吊灯亮起,散发出柔和淡雅的光彩。
美人榻边原本幽暗的墙壁上,一副等身画卷跃入眼帘。
方泞快步走过去,立在画像前,微微抬头凝视,表情亲切,如同见到许久不见的好友。
还在为书房内精巧的家具惊叹,封允辙看向方泞那边,只是一眼便被画像深深吸引住了。
画像和前面的严肃风完全不同,画面清淡素雅,虽是明清时代的彩绘丹青,人物画得惟妙惟肖。
画中的青年容貌和方泞有七八分相似,身着淡青色古代长衫,削肩细腰,微微侧身,手持折扇。
封允辙看得有些失神,眼前仿佛出现了两个方泞。
方泞看着封允辙痴痴的样子,小声说道:“这是也我祖先。”
从外公听说过,画中这位是陈氏第一代族长的亲弟弟。
不到三十岁的年纪便因病去世。其兄长思念亡弟找了当时著名的画师,作此画纪念,放在书房日日思念,在死前嘱咐后人放在祠堂一起供奉。
子孙觉得放在祠堂内供奉多少有些不合适,便还是保留了原来的样子,直接挂在了这间书房里。
后人很少知道这个秘密,这间书房平时锁着,也只是直系能够进入。
按照规矩,每次给祠堂上香的时候,便要过来这边熏上一炉秘制香料。
小时候的方泞曾好奇偷偷摸进这里,也惊奇于画像,画中人和母亲陈紫萱肖似。与祭坛供奉的那两位无论从长相到气质都差得很远。
后来看了族谱才知道有这么一位先人。是在祠堂里甚至连牌位都没有的先人。
大概是因为和母亲肖似,方泞看着心里觉得特别亲切。
平时外公不准他和外面的小朋友玩,每到午后睡不着的时候便偷偷到这里看画像,和画中人说说并不会回应的‘悄悄话’。
“长得和泞哥你好像。”封允辙看入了迷。
这装扮太好看了,宛如谪仙。
他以前就想过方泞要是留着长发是什么样子,现在终于看到了真实版。
“是我长得像先祖。”方泞纠正封允辙的措辞。
陈氏家族的直系非常奇特,每隔几代就会出现一位和这位先祖长相相似的后代,但大多体弱多病,大多还没到婚龄就早夭。
不过像他和母亲陈紫萱这样连续出现是第一次。
或许是因为陈紫萱生了孩子,又或许是因为孩子并不姓陈。方泞的身体一直都很健康。
方泞又走近一些,看着画中人。
如果说童年有谁陪他度过的时间最长,第一是母亲,第二便是外公和阿爷,第三绝不是父亲,而是这个画中人。
先人更像是他的朋友,可以说心里话的那种。
‘我来看你了。’方泞心里默默道。
‘你寂寞吗?在这里独自待几百年。’
‘我交了男朋友,也带给你看看。’
还站在一边傻愣着的封允辙心里乐开了花。
两个美人。
双倍的养眼,翻倍的快乐。
驻足欣赏盛世美颜,身心无比愉悦。
不过封允辙很快发现了细微的差别。
画中这位墨发垂肩,肤如凝脂,双眸微垂斜倪门口,嘴角似笑非笑。特别是眼角有一颗小痣,让整张脸少一分冷清多了一分妩媚。
气质上更是天差地别。
和方泞的冷艳感不同,画中人看久了更是有一种颠倒众生的妖异感。
封允辙想了想,认真说道:“我还是比较喜欢泞哥。”
方泞噗呲一笑:“你不喜欢我还能喜欢古人?”
封允辙尴尬说道:“我是说外表。”
窗外漏进一束束光线,烟雾朦胧,恍然如梦。
熏香有镇静安神的作用,烟雾袅绕中,方泞的目光有些迷离。
他有些困了,慵懒地侧卧在美人榻上。
一手支起下巴,弯起嘴角,透过榻上方木窗的花纹能看到外面的桃林。
可惜外面并没有桃花,郁郁葱葱的绿叶仿佛在诉说着和桃花相恋的往事。
方泞心中有些失落,悻悻收回目光,回眸冲封允辙笑笑。
恍惚间,封允辙看到画像仿佛活过来了。
穿着青衫的青年,坐在书桌前,写了一会字,他有些乏了。在书架上取了一本《西厢记》,侧卧在美人榻上,翻了几页便索然无味。
外面传来琴声。
他手指一动,轻轻推开头上木窗,缝隙里飘进来几瓣桃花,红的粉的坠在淡金色锦被上。
茶几上香炉青烟缭绕。
他觉得有些闷热,将书扔在脚边,轻解衣衫。
午后书房。
佳人在侧,烟雾流光,巧目轻笑。
有人推门而入。
雕花木窗外桃花纷纷,美人榻上云雨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