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行冠礼(1/2)
刘启在整个冬天都病着,喝的汤药已不是早晚各一碗,而是时时,如当膳吃。
王阿渝自然愁得不行,不会熬不过这个冬天吧?
一天夜里,刘启突然从榻上坐起,望向窗外。
窗外除了呼啸的冷风,就是一地寒月。
“陛下,您怎么了?”
刘启所有的精力全部退守到眼眸里,凝望着她,“彻儿多大了?”
这是忘了儿子的年龄了?
“十六岁了,是在陛下登基那年出生的。”
刘启点点头,“还不到冠礼。”
王阿渝知道他忧心,不到冠礼就是还未成年,男子未成年,很多重要事情是没法参与的,别人当你是个孩子。
刘启复躺回榻上,看着大殿顶,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但有时天子或诸侯为提早执掌国政,会提前行冠。
像周文王和周成王,都是十多岁强行成年。
“去把彻儿唤来。”
王阿渝不解,这么大早唤儿子?
于是到了门外,让苏小鱼去宣刘彻。
刘彻显然是一路小跑来的,呼通进来,头上微微冒着汗。
可能路上想到不好事了吧。
刘启坐于榻上,打量着儿子,长了一岁,又高了。
“隔壁的始皇帝十三岁为秦王,一直被养在宫中,也是在二十岁后行了冠礼才亲政。亲政前一直由吕不韦和赵太后等一干人摄政......一干人,算好的结果,无人独大,才易形成权势平衡。”
刘启说到这里,停下来,自己走后,儿子十五六岁,恐怕会由东宫窦太后说了算,形不成一干人摄政。
四年间,到他真正成年——四年间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所以,这四年,刘彻也要亲政,政务不能全由别人说了算。
刘彻过去一些年,被父亲按着头去读那两阁的典籍,且曾是赵氏嬴家的典藏,自然明白父亲说的什么意思。
“彻儿,这几天准备一下,给你加冠。”
王阿渝愣了一下,看到刘彻也意外愣了。
提前行冠礼?
“召丞相,让他做冠礼上的赞冠者。”
赞冠者为冠礼主宾的副手。
看来刘启要亲自为儿子加冠。
苏小鱼诺一声,又去丞相署知会卫绾了。
太子行冠,不是小事,由灵台司选了三日后的吉辰,地点由刘启指定在孝文皇帝庙里。
为什么要在孝文皇帝庙?
因为自己是由孝文皇帝钦定的大汉国君,刘彻是自己钦定的下一任大汉的储君,作为将来继续与大汉天子“共治”天下的外朝臣子和要入孝文帝庙享配食的窦太后,自然会明白什么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