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新年(1/2)
自从平乱结束后回到益州,岑吟别着实算是好好休息了一段时间。
虽然每天还是要处理公务,但是比起之前每天带兵到处跑的日子,如今只是坐在刺史府里头批改公务实在算得上轻松。
同时,许云君的才能也完全的体现出来。
只能说不愧是年幼便有“王佐之才”美誉,从小就被当做未来丞相培养的丞相之子,许云君一来就帮岑吟别和伊师分担了不少的公务。
熟练程度就像点了内政专精。
甚至连司马渊都道:“这下渊算是相信他是真心前来投奔的了?”
岑吟别闻言随口问了一句:“为何?”
司马渊道:“他有这般能力,又出自河内许氏,是丞相亲子,但凡他真的有心,就不会入仕后一直籍籍无名了。
“怕是真的如他所言,从最开始就策划着来主公身侧了。”
说到这里,司马渊忍不住有些气闷。
很好,又是一个和自家主公是旧识的谋士,自己找的这个职务未免太难做了一点吧,竞争力这么大。
想到这里,司马渊就觉得不行,自己不能被人比下去,连忙起身告辞。
“渊还有些事务要处理,就不打扰主公,先行告辞了。”
说完立刻起身出门,岑吟别连留人都没来得及。
她忍不住扶额:“真是的,说了多少遍要劳逸结合,怎么这家伙就是不听呢。”
他再这样卷下去,裴珩都要闲得一天到晚在她面前喝茶下棋了!
总得来说,岑吟别十七岁这一年的下半年,算得上她这么多年来最轻松的一段时间。
没有学业、不需要琢磨各种发明,也不需要一天到晚到处跑,班师回来后她基本就在城中哪儿也没去。
偶尔其他城池出了什么事需要这边去看看,她的几位谋士也可以代劳,总归不需要她事事躬亲。
散去其他州的人相对来说发展的都不是很顺利,交州还好,荆州扬州那边稍微北一点就有不少世家,那些人做什么都会受到世家的阻力,处处受限,比起益州来说确实是难了很多。
但是值得高兴的是,就算如此,黔首的生活还是好了一些。
稻种推广也很顺利,就是目前还只在当地黔首间流传。
对于此事原本岑吟别有些疑惑,但是后来想想也觉得不奇怪。
一年三熟的稻种一直就在交州,但是历史上确实千年后才被人发现。
当地的黔首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偶尔其他地方的黔首发现又将其视作宝贝一般藏着掖着,自然推广不开。
而其中原本作为推广助力的官员,却基本上没有人会去乡间看看田地,自然也发现不了这个稻种。
原本的历史,也是在千年后,科举制彻底普及,黔首家的子女有了上升之路,这个稻种才被人带入京中献给皇帝,然后才推广开来的。
不得不说,因着伊师他们这些的教导,岑吟别确实成熟了很多,曾经很多看不清只知道结果却不知道为何发生的历史事件在她眼中思路也逐渐清晰了起来。
另外,朝廷也终于发现了岑吟别钻了察举制的空子,如今用的很多基层官员其实都是普通黔首家的孩子。
对此那些世家自然是强烈反对,不然也不会在那些人本身都有小心不惹事的情况下还变着法找他们麻烦。
但是并没有什么大用,他们也只能找找麻烦了,真的要让他们找人来顶也找不到合适的愿意当个小的偏远南方的地方官员,又比他们有才能的人,举孝廉这条走不通。
当然他们也可以用强权压人强行换人,但是那些人毕竟是正经举孝廉出来的,而且还是岑吟别的“弟子”,他们要是强权压人自己就根本不占理,还会直接和岑吟别对上。
所以也只能暂时压下不满,总归他们管的也只是一些“蛮夷之地”,手上又没有兵,威胁不到人。
不过尹清霜听说后倒是狠狠心动了。
属于岑吟别个人的益州“官学”和官员考核,多好的制度啊。
这个制度一旦发展起来,她又怎会再被世家束缚手脚?
但是她也知道,自己如今还不行,所以只能先压下这个想法。
除了这些政治上的变化外,今年的商道也越发繁荣了。
许多萨珊的商人为了安全和运输方便,专门从萨珊带着人和货物来益州卖,在北边卖完后空着车去南边采购益州的特产,然后带去贵霜。
贵霜那边也时常穿过两个西域小国,带着物品来到益州做生意。
而且因为益州从来不向商人征税,只要求他们遵守当地的规矩,他们也非常愿意来。
毕竟益州东西好又安全,谁不乐意呢?
当然,对于此事,不少人还是有些不理解的。
比如许云君,在接触此事第一天就找到了岑吟别,询问她为何不征税。
“虽说大楚历年确实有过不收关税的传统,但是也是为了让西域商人来大楚做生意,扬大楚国威。
“而主公不需要如此,又有这般多的西域商人,主公为何不效仿萨珊,对过往商人收税。
“反正以如今益州商品的品质,便是收些税,那些人也不会不来的。”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似乎有点不习惯,但还是道。
“况且朝廷那边特许益州不征关税,主公完全可以把这个钱留下,用在益州上。”
岑吟别意外地看了许云君一眼。
许云君叹气:“主公,云君虽是世家公子,但也并非不知五谷。”
岑吟别嘟囔道:“这不是有点惊讶吗?你看起来一点也不像会说出这种话的人。”
许云君解释道:“若云君还是楚臣,那云君自然不会这么说,甚至会想办法杜绝此事发生。
“但如今云君是主公的臣,既然跟了主公,那自然就是以主公的利益为主。”
许云君也确实是关心益州财政,这点岑吟别知道。
要知道打仗是很耗费钱的,以后她还要造反,不趁现在还算太平多囤一点钱粮怎么行?
而且益州各种基建也要跟上,私塾更是个烧钱的无底洞,许云君目前管内政,哪能不未雨绸缪呢?
岑吟别也知道这个道理,但她还是摇摇头。
“关税之事早已说定,如今我们未曾自立,不好轻易更改。
“商人又不是傻子,他们走南闯北,消息渠道也多,未必无法得知朝廷的政策,贸然征商税会降低他们心中益州的诚信,到时候得不偿失。
“况且……”
说到这里,岑吟别俏皮地眨了眨眼:“他们不交商税,自然是要在其他地方补回来的。
“你看。”
岑吟别拿出了纸笔,开始和许云君算了算账:“我东西在益州售卖的价格都是算过的,绝对非常能赚,而且商人来我们这里行商,他们总要吃喝吧?总要住吧?
“他们的消费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黔首们多了更多的客人,能赚到更多的钱。
“朝廷的商税历来都是按比例收取,他们赚得多了,我们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商税。
“这样我们也有钱了,黔首们也有钱了,商人还觉得这边不要关税东西又好,成本更低,成本降低风险也就降低,就有更多的商人愿意来益州做生意了!
“这样就可以陷入良性循环,我的东西卖出去了,商税增加了,黔首富裕了,商人们也富裕了,下次来益州就更舍得花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