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岑吟别驾崩(1/2)
岑吟别死于她大一统后的第二十年。
她如愿走在了所有友人的前头,死的时候算是没有任何遗憾。
大秦在她的领导下蒸蒸日上,已经变成一个强大的大国,四方蛮夷皆臣服,二十年来边境从来没有任何异动。
黔首安居乐业,民间一派盛世之景。
她年少的理想得以实现,她和她的友人兼臣子们君臣相得了一辈子,哪怕是到了如今她们也是私底下能互相玩笑的关系。
她如愿的没有变成孤家寡人,也没有变成“总集殊异”的“明皇”。她当了一辈子的明君圣主,当了一辈子的仁君,硬生生一一己之力做到了本来几代人才能做出的成绩,在开国之初就打造出了一个太平盛世。
她一生都没忘记她的初心,晚年甚至下旨。
“若子孙后代有暴政苛民者,天下英豪可共反之。”
所有人不理解她,不明白她为什么要给子孙后代埋下这么大的雷,但是她却只是笑笑。
“朕本就是为黔首而立的国啊。”
几十年的光阴,世间万物已经变了太多,唯独她的赤子之心从未改变。
“真是圣贤之人啊。”
无数人私下这般感慨着,他们或许不赞同她的做法,但是无法不敬佩她的品德。
她还完善了继承法,在“选贤”的基础上设立了完整的选拔制度、要求想要继承皇位的皇女们都必须下基层,从县令做起,辗转各地为官,然后综合考评,政绩在及格线上者才有资格竞争皇位。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政绩高者为帝,考核标准和官员的标准共用,以此杜绝皇帝偏心的行为。
如果有行军打仗厉害的也可以,战功方面也按照武将的标准然后同等换算。
但是要求是政绩必须在及格线之上,不然就老实当个将军不要掺和皇位之争。
她为原本模糊的“选贤”一词定义出具体的标准,让大秦得以绵延五百年。
“主公不怕日后的后人达不到这个要求吗?”
这条规定初定之时,司马渊曾经这样问过她。
彼时的她对此毫不在意:“如果连这个标准都达不到,那还当什么皇帝?不如趁早退位让贤来的好。”
司马渊闻言笑了,他笑着道:“主公还真是个圣贤啊。”
除此之外,她还推行了降爵继承制和依法治国,
不论什么爵位,后代继承都得降爵,除非自己能把爵位拼回来,不然几代之后就会变成普通黔首。
此条甚至对她自己的后代也有效,也就是因此,她才能顺利推行此法。
毕竟你的后代再尊贵,难道贵得过皇亲国戚?
她连自己的后人都这样对待了,又如何会在意你的后代如何?
有人因此说她心狠,但岑吟别才不管呢,宗室太多无论如何都是隐患,轻则造反重则欺压黔首,她必须把这个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同时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将法家儒家相结合,剃掉如“亲亲相隐”这类不好的思想,在儒教化的基础上依法治国,打造出了更少隐患的朝代。
同时,她为了避免底下人欺上瞒下,每年都会在从户部的户籍里,以郡为单位随机抽取一人,在由朝廷包来回路费的情况下从家乡接来京城,询问其日常,以此来看政令推行的如何。
虽然这样依旧有弊端,但是她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保证官场的清明了。
她和伊长息恩爱了一辈子,育有两个女儿,这些年把女儿扔去基层多方考核,最后定了小女儿为继承人。
选贤的制度让两个竞争者没有走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她如愿没有看到骨肉相残。
她的所有愿望都得以实现,连当年多打的那杆长枪和那把剑,后来都如愿送给了符淑和殷思柔。
她没有任何疑惑了。
在病重之时,两个女儿和伊长息陪在她身边,重臣们全部守在底下。
她强撑着身体坐了起来,环视一周,然后笑道:“大秦的未来,就交给你们了。”
那笑容与少时别无一二。
她刚说完,眼睛就越发沉重。
恍惚间,她好像听到了哭声,还有谁压抑着悲伤的呼唤。
“陛下……
“主公……
“吟别……”
别哭啊。
她心中想着:别哭啊,万一哭坏了身体怎么办?
可惜,她再也无法说出来了。
建元二十年,秦太祖病逝,谥号为文。
她的一生励精图治,与皇后恩爱,与臣子君臣相得,死后皇后与多位重臣因悲伤过渡一度卧病在床。
新帝因母皇离世罢朝了三日,远在萨珊的萨珊亲王达瓦德吉听闻此消息连夜赶回大秦,最终还得未能赶上,在其陵前痛哭,甚至预随太祖而去为太祖殉葬,最后被随从拦了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