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独步(2/2)
明后两天,学院将进行入院测试,默默学子们的底子,为授课增加针对性。再之后将是开园大会。
大部分学子都窝在宿舍温习功课,准备在测试上一鸣惊人,引起夫子们的重视。
上官诺则无所谓,他没有太过重视这个测试,以他的水平也无需担心这些。
如果想考好一点,可以让智脑辅助自己,可本着低调原则,他这次准备完全靠自己的水平本色出演。
太招摇突出了没什么好处,老祖宗千百年的经验告诉他,“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而且,他的目的与其他学子也不同,他只是需要将这个平台做踏板,将来更好的聚拢修建飞船的资源。
至于一举成名、光宗耀祖什么的,倒是没太大所谓。
所以,一整天的时间,他沉浸在吃了睡睡了吃的状态中,精神和肉体的疲劳,得到大大地缓解,本来因为赶路有些干裂的嘴唇,也恢复了光泽。
广泽十四年九月十四日,宽敞明亮的初级授经堂课堂里,单人独几坐满了身穿干净儒袍的学子。
因为制式儒袍未及下发,所以并不如高年级的班级看起来整齐。
课堂的空间宽阔,书几之间的距离很大,粗略数过去也不过三四十人罢了,这已经是这次招收的所有新学生了。
上官诺坐在中间靠右的一张书桌上,毛笔轻沾墨汁专注的书写着。
其他学子和他状态一样,整个课堂安静的只剩下书写的声音。
上午考试是对经义典籍基础知识的考试,题量很大,两个时辰的时间非常紧张。
根据夫子们的预计,大部分学子是不可能做完的,因为出题的时候,本就没打算让他们有时间完成。
目的,一是摸摸他们的水平,二是了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同时,也是为了让他们提前熟悉一下科举的考试模式。
真正的科举第一场考试,经义典籍的题量比这还要大,这么多年过去,能够真正答完的也不过凤毛麟角。
当然,学子们也不会傻傻地想着全部答完,因为后面的有一大部分是选答,这些常识很多他们都是知道的,也许只有那些极度自信,或者来自偏远小地方的才不知道。
上官诺就是不知道这个常识的一份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答完试题,疯狂地奋斗着。
当监场的夫子宣布考试结束时,他堪堪写下最后一题的最后一笔,虽然不可能保证百分百正确率,但好歹做完了。
下午考得是主观题,主要是学子本人对一些历史事件、经义文章的认识,没有标准答案,完全看自己的理解水平。
虽然说千人千面,但只要不脱纲,大体就没任何问题。
而此次考试最大的看点,则在即兴赋诗上,“以秋为题”体材不限。
因为这首诗将会极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学生的才思和文学功底。
上官诺搜刮脑海中的诗词,最后拷贝了一首稍显励志的诗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考试结束后的第二日,是紧锣密鼓的开学典礼,上官诺他们急匆匆换上新下发的园服。
园服呈灰白色,与高年级区别明显,高年级则为玄色,由下而上逐年加深。
园服唯一相同的,是后背显眼刺绣着两个大字“青园”。
开学典礼在一座专门的授经堂举行,堂首位置镂刻着巨幅匾额,上面有叶院长的名言:“丹青留照世,精神永不朽”。
同时,青园书院最靓丽的风景,集体现身在堂首位置。他们是身高差不过、胖瘦差不多,穿着差不多,发色差不多,胡须造型差不多,就连长相都差…
嗯,这个差很多的教授团队,被校长美其名曰为人师表,引领天下学府风潮,致力于构建正规化、现代化、形象化学者队伍。
老生还好,初次见到这番情景的新学生,眼睛瞪得大大的,脸上写满了莫名的神色。
连永王世子、象国留学生三皇子、安山府孟氏宗族的谦公子…也是惊异中带着好奇,以及一种面对恶趣味难言的莫名神色。
他们中有的人,可谓在曹州城土生土长,也仅仅对这样的场景有所耳闻,从未想到真正见识时,竟然有这般的视觉冲击力。
然,山长大人则毫无感觉,欣喜无比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学感言。
感言中回顾了峥嵘岁月中,取得的骄人成绩,中肯地表扬了,在园学子们的拼搏奋斗精神。
最后,展望未来,勉励大家共同努力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总结起来就是,“今日你们因青园骄傲,明日青园因你们而自豪”。
整个开学典礼在欢快祥和的氛围中落下帷幕,这是一个团结的大会、奋进的大会、成功的大会。
学子们咀嚼着大会的余韵,踏着炙热的阳光,吃了食堂里的第一顿饭。
这也标志着他们的青园生涯正式的拉开序幕...
恢复早起晚息的规律生活,上官诺开始还有些不适应,好在夫子们确实造诣非凡,让他不至于觉得枯燥。
读万里书行万里路,由五河镇一路走来,他经历了很多,对这个世界认识更加深刻,心性更加沉稳。
同时,心里有了牵挂,让他对力量,有了更加迫切地需要。
可是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心急没有任何用处。
恰巧,他可以利用艾丽忙碌的时间,好好想想将来的路,好好享受这段时间难得的、自由的、平静的生活。
也许,待艾丽归来,可能是新的狂风骤雨。
在上官诺适应新生活的同时,夫子们也在从事着繁忙地判卷任务,虽然参考的人数不多,可题量大,判卷非常耗费心神。
“好!此子字迹线条厚拙凝劲、气格高古苍莽,见之竟如星空般浩瀚,端的是一手好字”。
古松夫子手抚颌下长须,情不自禁地赞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