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超纲(2/2)
“其中九人更是得以位列英灵阁,名列诸州之首,为世人传颂,开平以来,诸位公主千岁每年莅临曹州城,让此地时刻沐浴皇恩,更显人杰地灵...”。
周大人作为官场老油条,深谙溜须拍马之奥义,借此机会舌绽莲花,将皇室的丰功伟绩,狠狠夸赞了一番。
座下众人虽然心中不齿,可面上也都是一副感激涕零的表情,积极迎合。
铭玉公主听了他们的夸赞,觉得甚是喜悦,脸上挂满了掩饰不住的笑意。
心中决定等回了京城,一定要把曹州城的诸位英才,向父皇好好推荐推荐。
“周大人,看天色,可以开始钟鸣鼎食宴了,你速命人下去通知吧,定要体现出我大梁的气派”。
“另外,一会儿派人将台上的丁卫学子,带到吾等一桌,本宫要当面领略丁才子的风采”。
公主有吩咐,周大人赶紧安排。
外面芙蓉苑的管事,早将东西准备好了,一直站在外面等大人们下令,现在见周大人的下属过来了,确定是要开宴后,也不废话,转身匆匆组织力士敲响了铜钟。
“铛、铛、铛...”,低沉、浑厚的钟鸣声响起,会场响起祭官清亮幽远的的声音。
“击钟为号、列鼎而食,曲水流觞,钟鸣鼎食宴,启...”。
喧嚣的会场随着钟声响起,顿时安静下来,丁卫知道时辰已经过了隅中(中午)来到日昳(大约下午2点左右),钟鸣鼎食宴要开始了。
他正要快步走下台,一名侍者走了过来说明来意,丁卫知道是知府大人召见,不敢怠慢,老老实实跟在侍者后面,向着外面的宴会现场走去。
九声钟鸣后,编钟、箫、笛、瑟、琴、埙、笙和鼓等乐器响起,古典优雅的曲子,开始萦绕在整个会场,让现场氛围更加高雅。
铭玉公主等官员贵族,率先离开主席台。赶往宴会场,余下按照顺序,人们才依次随后离开。
钟鸣鼎食宴是芙蓉公主发明的,目的当然是让学子们看到皇室的诚意。
从古至今文人们最讲究的是风骨,最渴望的是被帝王重视,多少先贤广为流传的经典故事,无不深刻阐述着这个道理。
比如:千金买骨为郭槐、跣足出迎为许攸、三顾茅庐为诸葛大神...。
只要帝王们表现出足够的诚意,那么具有高尚品德修养的大贤们,肯定会剖肝剖胆倾心相报。
跟有才的文人不能讲利益讲金钱,否则他会认为你在羞辱他,士农工商是深入骨髓的阶级观念。
你对一个有志于士大夫的文人,如商人般谈利益岂不是在损害他的名声,名声是每个大儒毕生追求的稀缺资源。
所以任何身居高位的人,要想请名传乡里的大儒贤才出山,无不要搞出一段为士林津津乐道的佳话。
假如,将诸葛大神、许攸和某位被金钱诱惑的大贤放在一起聊天。
许攸先问:“诸葛兄,您悠然隐居躬耕,因何出山操劳?”。
诸葛大神自得道:“吾主章武帝三顾茅庐,亮铭感五内,预报知遇之恩!许兄不在老家享福因何出山?”。
许攸同样自得道:“官渡之战,吾主魏武帝跣足出迎,如此重视,令攸感动”。
最后二人共同问那位被金钱买出来的大才:“孙兄,因何出山!”。
孙兄必然是满脸羞愧,墨迹半天道:“那个,收了纹银万两...”。
然后,诸葛大神、许攸一脸鄙夷,将他的事迹,在士林广为传播,孙兄的名声彻底变臭。
文人重名就好比现在的姑娘们重视彩礼,车房越高档彩礼越重,姑娘们在娘家亲戚面前越骄傲,嫁的越心甘情愿。
毕竟任何人都明白彩礼100万的和彩礼1万的肯定是不一样的。
其实,在上官诺眼里所谓的钟鸣鼎食宴也就那么回事,无非是宰了点牛羊,直接扔到几个青铜大鼎里煮。
而且还是简单的清水煮,连佐料都没有,光想想就知道那口味绝对算不上多好。
可,现场的达官贵人和学子们,偏偏就喜欢这一套,用热切期盼的眼神,盯着溪边空地上冒着腾腾热气的大鼎。
骄傲的扬起头颅四面环顾,仿佛能围坐在这大鼎下,吃清水煮肉是种莫大的荣耀。
更有那性情外向点儿的,眼中甚至已经噙满了激动地泪水。
已经分到煮肉学子,吃了一口,涕泪横流地道:“钟鸣鼎食,钟鸣鼎食,吾从未想到能有一天,受到天家如此礼遇”。
“吾郑杰在此发誓,有生之年必为大梁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还有的学子直接跪地,冲着京城的方向不停叩谢天恩。
宁岩也被这样的氛围感染了,不停地告诉上官诺,他要好好努力,争取金榜题名,为大梁国发光发热,报答今日钟鸣鼎食宴的恩情。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接触,上官诺发现宁岩看似坚硬的外表下,其实藏着一颗热切的心,喜欢与人为善,喜欢忠君报国,喜欢不计仇怨…。
上官诺象征性的吃了两口肉,随波逐流地拿起酒杯,混杂到觥筹交错的大队伍中。
他假装随意的观察着位于主位的那一桌,公主正被众星捧月般的围绕在上座。
见到有学子跪拜谢恩时,她满意的微笑颔首。
三皇子,永王世子,知府大人等陪着说话,有时说到有趣话题,引得公主轻声娇笑…。
其实不止是他,其他桌上大部分人,也几乎将心思都放到那一桌上,那桌上大人物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语,引领着整个场地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