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亲密的假象(1/2)
钱斌的工作室,位于上都市西郊,一幢两层小楼。
位置比起周进在南郊的住所还要偏不少,这里已经能看到农田了。
五天的活儿干下来,周进发现钱斌还真是言出必行。
确实只管饭,工钱他是一分钱不给啊。
三十首歌的编曲,这活儿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一是看工期有多紧,二看人手够不够,最后就看想做得多细致。
省事儿一些的,所有音效都从软件里调,那无论几个音轨都很快,这就看编曲人平时的积累。
比如弦乐,像钱斌这样的音乐人,平时积累下来的弦乐片段是很多。
而电子音效模拟出来的弦乐,又是可以随意调整修改的。
根据乐曲的不同风格,选几个合适的,稍微修改一下往里搁就是了。
鼓点、贝斯什么的,同理。
毕竟这种编曲只是现场的一个伴奏,要求不如音乐专辑那么高。
而想要效果更好,那音效就不能用软件里的电子合成音效了。
电子合成的东西,虽然像那么回事儿,但毕竟是死的。
比如弦乐里的小提琴,真正一把好琴配上好的演奏者,高音透亮,低音沉稳,再加上泛音,音色一出来就能催人泪下。
那种表现力,电子合成音效完全没法比。
钱斌接的这趟活儿,工期实在太紧,所以他原本打算编曲里大多数音效,就用电子合成的凑合一下得了。
个别片段,比如说间奏,没有人声旋律,那就加一点人工弹奏的音色,就跟菜里放味精似的,提提鲜。
现在有了周进这个“壮劳力”,钱斌就要做得更细致一些了。
毕竟这个项目,甲方是上都卫视,这次合作要是到位了,那以后长期饭票就算有了。
两人于是做了分工,周进负责编曲部分,钱斌负责乐器的演奏录制部分。
周进把各种音效都设计完了,钱斌就在录音棚里用各种乐器,把周进的设计一一实现。
为了省钱,钱斌没有去请专业乐手,而是从朋友那儿借来好的乐器,全都自己上。
吉他、钢琴、大小提琴、电吉他、贝斯,还有架子鼓、三角铁、沙锤……
就在周进的注视下,钱斌给这位晚辈展示了一下什么叫全能的音乐人,那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周进一看,前辈很厉害啊,再加上不给钱,于是开始给他上难度。
往间奏里加各种高难度的solo片段,什么古典钢琴练习曲之类的,不是职业钢琴演奏家弹不下来那种。
结果钱斌压根就不理他,一看谱子那么难,他直接就给简化了。
对此周进也没办法,谁让他是老板呢,最终效果他说了算。
最后经过五天的鏖战,三十首歌的伴奏总算做出来了,全都发给了陈文海那边。
而明天上午,周进就要进组开始录制“我是音乐人”了。
钱斌拿出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为周进即将在第一轮演唱的歌曲,录制乐器音效。
这是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窗外是一亩亩稻田。
正是插秧的时节,农民正在辛苦劳作着。
窗外的阳光照射进来,带着泥土的味道。
周进坐在窗台边上,戴着监听耳机,听着里面的旋律。
透过录音棚的玻璃窗口,他看到了钱斌如痴如狂的演奏状态。
他明白了。
原来,这就是钱斌老师,付给自己的工钱。
……
同一时间,上都市南郊。
周进的住所楼下,一辆白色宝马在等待了一个小时后,缓缓驶离。
米瑶在车里,接到了来自曹鸿飞的电话:
“米瑶,你在那儿上班打卡呢?他人不在,你一趟趟过去有什么用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