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盐矿(1/2)
百姓本来有些小情绪,可李长安的调解和妥善的安排,让他们的情绪逐渐消失,乖乖地配合李长安行动。
就这样,按照区域划分,李长安分配不同的配方,盯着他们完成生产。
短短的时间里,百姓的生活质量升了很高一个档次,他们在闲暇时刻,聚在一起讨论李长安的好。
消息传播速度很快,没多久其他县就得知了新安县的做法,知道这样才能让生活质量提高,纷纷效仿。
但由于他们的生产水平和李长安不在同个档次上,这样布局,反而让他们的生产和经济水平下降。
百姓们都闹腾起来,希望县令给出解决方案。
县令本就是效仿别人的,自己都没弄明白其中的关键,又怎么给百姓解答?
着急的同时,默契地带着礼品来找李长安。
没多久,李长安的门口围了很多人,都是各地的县令,他们带的礼品有银子,古董,或者是名贵字画,反正都价值连城,可见其的重视性。
李长安挨个约见,按照顺序,让他们进入书房。
这些人进来的瞬间,就开始说他们面临的问题。
“我们现在把该布局的都布局完毕了,也大力发展,让百姓注重生产,可是根本没有效果,做出来的东西很差,根本没有商业价值,卖不动该怎么办?”
听到他所阐述的,李长安直接一针见血。
“你们生产的是什么东西?跟我们学了吗?你们本地的特色呢,有没有弄出来?”
“没,没有。”县令有些不好意思,毕竟他偷师学艺不是光彩的事。
听此,李长安并没有生气,办法这个东西,出来一个,其他人都可以学,这又没有申请专利,正常。
不过他们不懂就执行,这勇气还是很足的。
李长安在心里称赞一声,随后给此人解答。
“我们的生产能力经济水平之所以能提高,是因为我们顺应了当地的特点,而不是逆着特点而行,能明白吗?”
特点?他们当地有什么特点?
县令眼神里尽是迷茫,完全听不明白李长安所言。
看到他迷茫的眼神,李长安瞬间就明白了,尽可能地把话讲得明白一点。
“意思是这样的,我们发展当地产业,要学会就地取材,比如我们发展速食,那是因为我们粮食大丰收,有充足的米面,可以制作这些速食。”
“我们发展织布业,是因为当地的桑蚕业发展的比较快,虽然供不应求吧,但一个产业带动了另外一个产业,那两个产业不就活了吗?”
李长安说到这里,县令瞬间就懂了。
“我明白了,就是要根据当地的东西来发展特产,这个特产都不一样,不过我不知道我们那里什么好?你能不能帮我分析分析?这是我给你的礼品。”
县令期待地看着李长安,李长安扫了一眼他的礼品,拿的竟然是人参灵芝。
这要是做成药丸,是能让濒死的人续命的。
李长安瞬间变得严肃,开始盘问些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