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人才培养(1/2)
阿里走后两天,张政禹都在调研工业企业,张政禹的调研方式很简单,企业汇报,他只记录。
虽然小商品产业园初具规模,但是问题也非常明显。
目前整个产业园主要辐射南省中西部和豫省南部,相对于张政禹最先构想的,把产业园打造成中西部地区小商品产业聚集地的想法还相差甚远。
在调研中,张政禹主要发现几个问题。
首先是进出口问题,在东南沿海的小商品厂,往往近水楼台先得月,不仅能内销,还能出口,占据了东南亚乃至美洲市场。而城东区的产业园,在出口方面就不那么占据优势了,由于地处内陆,没有出海的有效渠道。
其次没有形成合力,现在产业园的生产虽然步入正轨,但是各厂家基本都是单打独斗,各联系各的,没有形成资源合并,对产品推广极为不利,没有一个代表性的主体。
最后是品牌效应不强,相比起东南沿海的老牌生产地,城东区小商品产业园的品牌效应还差的多,商品种类也不够丰富。竞争力相对也比较差。
针对这些情况,张政禹要求,区经信局要迅速行动起来,组织生厂商成立产业联盟或产业协会,以便促进生产商之间的资源共享,在对外推介的过程中以协会名义进行推介。
区工商分局要积极推动园区企业,到广州、上海等地参加博览会,向外开拓眼界。区工商联要适时邀请各地优秀企业家,到城东区开展培训,传授经验。
张政禹跟刘东明探讨了半天,还是觉得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思维太老了。
东南沿海的地区主打一个胆子大,敢于搞创新的东西,而且兼具设计能力,给他一个设想,他就能把图做出来,并且能试制成品。
但是小商品产业园就不行,一般都是别人把图做好了,交到工厂,工厂才能按图索骥把产品做出来。
这样一来,有定制需求的客户,在温州等地只需要找一家工厂,就能把设计、制版、加工全部都完成了。
但是在江东市,他们就需要先找设计公司出图,然后再交由产业园进行代工生产。
对于客户而言,一站式的生产方式更符合他的利益,因此目前产业园的生产大多数都是代工生产,没有自主研发和设计能力,虽然有些老板从温州、义乌带来了一部分设计师,但也只是杯水车薪。
张政禹也认可这种情况,现在江东的高校中,就只有一所江东学院是本科院校,剩下的两所都是职业技术学院,在高等教育方面,江东的学子必须到外地去求学。学成之后,很多学生就不再回江东了。
虽然总体来看,江东的人口在不断增加,但是人才的数量却呈外流趋势,这对城市的发展肯定是极其不利的。
张政禹虽然是区长,但是对于江东学院这种厅级省属高校是无计可施的,虽然有建议权,但是没有决策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