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奉旨剿匪,以静制动(2/2)
“不曾,尚有数里之遥,与我方驻守之军,展开过激战。”
王爷听到这里,哈哈大笑,高兴地说:
“好!”
“看来是一群乱兵,不知是哪个部将打了败仗,一路逃亡至此,才会乘势抢劫一番。”
“我有江门数万兵马相护,可高枕无忧。”
苏轩和大将军立刻顺应一番,大赞王爷英明,又带着王爷,入内府休息,为其提供锦衣玉食,又调来歌姬,取悦于王爷。
王爷大喜,夸赞大将军临危不乱,其子苏轩足智多谋,并扬言,一定要在女帝面前,好好夸奖二位。
苏轩和大将军一番感谢。
父子二人出了内府,在前厅商议。
大将军好奇地问:
“轩儿,你当真认为,来的贼匪,只是乱兵,而不是有规模的叛军?”
苏轩淡然一笑,平静地说:
“父亲,此事如要不惑,只需派遣一些探子,化作百姓,混入人群之中,前去打探,不多时,我们可知前方一切真实情况。”
“当下我们要做的,是严防死守,加强工事,静候探子回报。”
大将军不放心地问:
“倘若对方是叛军,有意攻打江门,我们守株待兔,岂不贻误战机?”
“我想亲点兵马,出城去救,你看如何?”
苏轩笑了笑,说道:
“自古铁城固守者存,轻兵冒进者亡。”
“敌方畏惧我方城池坚固,故作佯动,诱使我军放弃高大坚固的城池,而与他们野外作战,我们若是中计,大多遭伏,陷入险境。”
“一切,只等探子回报,我们再谋良策。”
大将军想了一想,还是不放心地说:
“我派遣一支兵马,前去救援,顺便也可以打探消息,总比我们什么都不做的好。”
“这样就可以两全其美!”
苏轩还想再劝,只见大将军扬手制止,不悦地说:
“为父纵横沙场,身经百战,岂不熟识兵法,还不要你这个黄毛小儿,诸多教诲,为父自有打算。”
话音一落,大将军指挥一名将领,率领两千兵马,前去营救。
将领应声领命,疾奔而去。
……
傍晚时分。
苏轩、大将军和王爷,一同饮酒,观看歌姬舞蹈,甚是热闹。
忽听一名将领受伤前来,伏身哀伤道:
“启禀大将军,小的领着两千兵士,前去救援,中途遭遇埋伏,两千兵士,全部被杀,末将奋勇杀敌,才和几名副将,赶回来复命。”
“请大将军责罚。”
“末将该死,求大将军降罪。”
大吃一惊,大将军和王爷均是放下酒杯,挥手退去那些歌姬,眉扬目盱,一齐瞪视那个负伤的将领。
“竟有此事?”
“看来那些贼匪,并非乱兵,而是有意前来,攻打我江门。”
大将军沉吟道。
望向苏轩,大将军不好意思地问:
“轩儿,你有何良策?”
王爷也是吃惊,望向那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六神无主,期待他的高见。
苏轩平淡地说:
“在探子没有回来之前,我们没有可靠的情报,那么一切都应该按兵不动,严防死守,令那些贼匪,无可奈何。”
“先立于不败之地,后求胜,方为上策。”
大将军想了一想,失望地说:
“就这样?”
“这样……也能退兵?”
“万一对方大有来头,是一支规模庞大的叛军,正在秘密调动军队,对我江门进行包围,我们岂不成了瓮中之鳖?”
苏轩很有信心地说:
“稍安勿燥,只等探子回来,一切都会水落石出,那时,我们自有妙计。”
“一个字,等!”
王爷和大将军惊讶道:
“等?”
相顾愕然。
苏轩心想:
“从古自今,无数战役说明,坚城应当固守,轻兵应当游击。”
“我们现在重兵在握,又有江门铁城,对方纵有百万雄狮,我们也可以抗拒,又有何惧?”
“只要探子赶回,我们得知对方虚实,那时出击,一定无往不胜。”
“又何须急在一时?”
“等!”
“有时就是最好的战术。”
“否则,轻兵冒进,必然徒增伤亡,那是削减自己力量,方寸大乱的做法,更有甚者,一些将领,愤而出战。”
“就会导致全军覆没。”
“那时悔之晚矣!”
……
这时,外面有人不住大喊:
“有人回来啦,那些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他们回来啦!”
苏轩闻言大喜,高兴地说:
“父亲!”
“我们的转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