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唐朝食物(2/2)
显然,这是一种加了羊肉馅的大胡饼,夹层中还放了花椒、豆豉等作料,表面上涂着油脂,吃起来又酥又香,味美异常。
另外还有蒸饼,蒸饼是将面糊发酵后再蒸熟的面食,如馒头、包子等。
唐朝人食用的蒸饼种类很多,它既可单纯用麦面制作,也可掺进各种配料。
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说:“蒸饼法,用大例面一升,练猪膏三合。”这里指的就是在白面中掺进猪油制作的蒸饼。
各种蒸饼不但是百姓餐桌上常备的食物,也能登上皇家的大雅之堂。
白居易在《社日谢赐酒饼状》一文中,曾提到“蒙恩赐臣等酒及蒸饼、环饼等”,这说明皇帝赐给大臣的食品,就有蒸饼。
最多的就是汤饼了,汤饼是下在汤里煮的面食,如面条、面片等。
唐朝人食用的汤饼种类也很多,当时的诗人对此也多有吟咏。
如“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李颀)
“鸡省露浓汤饼熟,凤池烟暖诏书成”(罗隐)
这就说明当时汤饼在民间颇受欢迎。
唐朝的汤饼中,有一种叫“槐叶冷淘”的冷面,它是用槐叶汁和面做成面条,煮熟后再放入凉水中冷却,吃起来又凉爽又别具风味。
似乎现在消夏所食的凉面依旧沿用这种做法,只是少见有槐叶般清凉的面条色了。
杜甫曾在《槐叶冷淘》一诗中写道:“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
诗中,杜工部精要地介绍了“槐叶冷淘”的做法、美丽的颜色及清爽甘美的味道,对其大加赞美。作为唐代的“人民诗人”,杜甫的诗一向反映民意。他对“槐叶冷淘”的喜爱,也体现了百姓的共同心声。
然后就主食了,饭在唐朝人主食中的地位,虽然略逊于饼,但仍是不可或缺的主力。而在有些地区,它甚至比饼更受青睐。
唐朝人食用的饭多种多样,主要有稻米饭、粟米饭、黍米饭等。稻米饭食用的范围最广。尤其在长江以南产稻地区,它一直是最重要的主食。
稻米饭配以相应的菜肴,既是人们喜爱的美食,也是诗人寻觅的美好意境。
“香稻熟来秋菜嫩,伴僧餐了听云和”(陆龟蒙)
“看炊红来煮白鱼,夜间鸡鸣店家宿”(王建)
“早炊香稻待鲈脍,南诸未明寻钓翁”(许浑)
诗毕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可以从诗人的诗中,看出稻米饭的价值和它在唐人饮食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粟米饭即小米饭,它的食用范围主要在北方地区,尤其是农村。
日本僧人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写到在山东登州的所见:“山村县人,餐物粗硬,爱吃盐茶粟饭。”说明那里的农民是以粟米饭为主食。
而有些官员招待客人,也用粟米饭。如《朝野佥载》上就记载说:“汴州刺史王志愔饮食精细,对宾下脱米饭(即粟米饭)。”
当时一些小饭店出售的饭食,也多为粟米饭。如唐朝人康骈在《剧谈录》中就写道:“道中小店始开,以脱粟为餐而卖。”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粟米饭在唐代的普及率也很高。
黍米饭是用大黄米(即黍米,有粘性)煮的饭。由于唐代黍的种植量很大,所以黍米饭也是不少地方的主食。一些诗人在诗中都写到黍米饭:
“厨香吹黍调和酒,窗暖安弦拂拭琴”(白居易)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贯休)
从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唐代许多地方食用黍米饭的情况。
唐朝人的主食中,还有胡麻饭、乌米饭以及添加各种配料的什锦饭等。
想到这些,米良大概就有了思路,生意不好,那就想办法了,活人怎么能让那啥那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