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工匠精神(2/2)
李恪隆重地拜了三拜,大声道:“谁说担不起!你担得起。”
“包先生一家三代求真务实,这种尽善尽美的工匠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传承的灵魂,正是有你们这些能工良匠的代代破旧革新,我们才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住上了房子、穿上了衣服……我知道你在造纸,亦或是在改进造纸的技术。我不管你研究到了什么地步。以后,你无需担心,安心在我的工业区负责造纸技术的改良研究,我李恪支持你、包括你副手、你学徒,你的一家老小,全力助你改良研究怎么样?”
包安似乎让从天而降的馅饼砸中了一样,一脸茫然道:“真的?”
“本王会拿话来诓你吗?但是我有一个条件!”
包安毫不犹豫道:“殿下什么条件我都答应,只要能让我继续造纸。”
“放心,我支持你造纸,你可以继续完善你的研究,以后动手的事情让给助手、学徒来做,至于怎么做,你交代别人就是了,有什么需要,有不懂的可以找曲管事。”
包安神情激动,两行浊泪从眼睛里滑了下来,慨然道:“包氏三代,是千万人眼里避之不及的疯子!殿下是第一个认可我们包家的人,我代替先祖先父感谢殿下!”行了一礼,道:“承蒙殿下看重,草民这一副残躯就交给殿下了!”
李恪再次将之扶起,道:“实不相瞒,我今日便是为造纸而来,你们包家三代沉迷于造纸术,一定很有心智,可否拿出你的成果给我一观?”
“喏!”包安二话不说,以一种异样的情绪,急急地进入屋内,拿出了一大叠的纸来,道:“殿下请看,这是我造出最好的了!”
李恪伸手接过,分别递给严庆、曲亮一叠,拿在手上端详。
纸在手上轻而柔软,除了色泽难看以外,论纸张的其他优势,便是连硬黄纸也比不上。更加别说是竹纸了。
李恪试着对折了一下,不断。再折,依然不断,连续对付了无数次,直到无法折叠了……
“好纸啊!怎么折都不断。”
纸张折叠在后世并不奇怪,在后世想怎么折就怎么折,想做飞机做飞机,想做青蛙做青蛙。
但这是唐朝,在唐朝除了宣纸以及一些名贵的纸以外是没有可能折叠的。流传市面最广的纸是竹纸、硬黄纸,竹纸流行于小康之家,这种纸硬如饼干,一折就断,只能用于书写。
硬黄纸流行于上流社会,李世民、李恪以及一些达官贵族练书法时,用的多是这种纸。这种硬黄纸最后的一道工序是上蜡,只要纸张一折叠,蜡就会脱落起皱,纸面也不再工整。
只有宣纸级别的上等纸才拥有折叠的可能,但是包安递过来的竟然像后世的纸一个,可以任意折!不说别的,单是这一项功能就超越了市面上所有纸张。
以询问的目光看了身边的严庆和曲亮一眼,从他们眼中,李恪看出了一个讯息,也是震撼!
谁料想得到这等纸张,竟然出自于这破败的草屋,制作人甚至连一个助手也没有。
严庆刘达异口同声地赞叹了句:“想不到包先生竟有这般高明的技术。”
包安深沉地说道:“我祖籍徽州,造纸术承自先父,先父又师从先祖。草民自小就与先父学习造纸术,这一学就是三十年。三十年里,我无时无刻地不将心思用在造纸上,就算是闭上眼睛,我也能造出纸来。”
“在我技艺大成的时候,先父却不让我造纸了,他说造纸技术即便练得登峰造极也就那样。要想出人头地,必需要改良造纸的技术!他教我三十年,是让我娴熟地掌握技术,他说只有吃透了技术,才能熟能生巧,从中发明新的造纸术。还说先祖也是那么交代他的。先父辞世,我以作坊为生,日子清贫,一家人却也过得去!”
“后来作坊被世家抢占,一家人逃难来到长安,在逃难中家人死于路途上,几经辗转便来到长安,以前在崔家作坊帮忙,一边学他们的技术一边做工为生!这年纪大了,力气不行了,就让他们赶了出来。”
说道这里,他面目狰狞了起来:“我不甘心,我不甘心这样无果,包家就剩下我一个老头子了,我不能也不敢辜负先辈的期盼,一定要成功改良这流传下来的造纸方法。于是我来到了这里,是曲管事找人帮我搭建的草棚,本想一边研究一边为殿下造纸,只是想不到竟引了污水灌溉,给殿下造成了这般危害实在是我的错。”他脸上又是不甘、又是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