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人憨手艺高(2/2)
车间里有个简陋的货架,木质的,上面有些瓶子。王厂长拿过一个半干不湿的抹布,对许宏涛他们说:“这里有些样品,咱们过去看看。”
来到这个货架前,王老板拿下一个酒瓶,用抹布快速地擦干净,递给许宏涛,又去拿第二个,又快速地擦干净,递给张瑞,之后又擦第三个……口里说:“这都是些装箱剩下的。好些都没有剩下样品,或剩下了对方又不再生产了,就被我们和残品一起卖废玻璃碴了。”
许宏涛他们互相交换着看了看,觉得这个其貌不扬的王老板,和他这个有些破败的烂厂房,还真能颠覆人的惯常思维。这个地方造出的喷漆烫金彩瓶,各种各样的都有,有些颜色深,有些颜色浅,有些是半截着色,半截无色透明,边界过渡自然和谐,整体来说他们的产品没有差的,每一个都让人喜爱。
许宏涛和张瑞交换了一下眼色,彼此都明白这家厂子做的活儿质量没问题。
“我想看下你们是怎样生产的。”许宏涛对王老板说。
“跟我来,喷漆的车间在这边,今天没有生产。”
来到另一个很大的房子里,有几个比较长的机器,有桌子那么高吧,有一米多宽。他们来到其中一个机器前,许宏涛看到这个机器是链轨形,挨他们的这边外露,链轨上面有钢筋条,朝上焊在链轨上。机器中间部分被包围起来,王厂长走到近前,掀起一个盖子,王老板说:“生产的时候,在这头有人把酒瓶倒插在钢筋棒上,链轨转动,瓶子缓缓向前,经过喷漆的喷头时,油漆就均匀的喷在酒瓶上。再往过有烘烤装置,一路烘烤,到那边的出口,油漆已经被烘干了,酒瓶被取下来,又码在板车上,去贴花、烫花,之后挑拣装箱,送往酒厂。”
“这工序还挺麻烦的。”张瑞说。
“是关键的是喷漆这个环节,漆得调得一模一样颜色,生产时不能多喷,造成浪费是一方面,还会到出口烘烤不干,也会颜色太深。因而,这才是真正的技术活。一个酒瓶做成才挣几毛钱,人工工资占了一大半,因而,利润空间太小。”王老板说。
许宏涛一边点头,一边说:“你一说我就明白了,工序多,人工投入大,确实麻烦。”
杨经理出去拿来酒瓶,让王厂长看后,许宏涛说了要求,并问每个下来得多少钱。王厂长问许宏涛:“每种生产多少个?”
许宏涛看下张瑞,说:“我们还没有商量,我想首次每种得5千件吧,也就是3万个瓶子,以后也许得不停生产。”
王厂长看到张瑞在旁边,没有立即回答许宏涛的问价。许宏涛看到小陈和小白在机器那边,离这里有一段距离,便说:“不要紧,酒厂是我们的,都是自己人。”
王厂长说:“这样的话,每个给你们按6角钱结账吧。说实话,你们的数量不算多,也不算少。”
“我们最少是两种同时生产。也就是6万个瓶子起步。”许宏涛说,“反正,你就按最低价格结算,我们也不和你讲价,但是如果比别人的价格高了,我们以后就不再找你了。”
“你放心,我的价格不会比别人高,也不比有些人低,是中间价格,但我的质量没问题。你要哪种颜色,在里面挑,我一定达到你们的要求。或者你要求的比某种颜色深些或浅些,我都能做出来的。”
又去了旁边放样品的货架那里,众人各自发表意见,最后确定了颜色。至于瓶标,等设计包装后,根据包装上的主色调和主图案,再根据瓶型,设计定稿后,由杨经理负责联系印瓶标的厂子印刷,之后由厂里送到王老板这里。当然,这些于他们来说都比较简单,而且杨经理一说印标的那个厂子,王厂长也熟悉,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马上到吃饭时候了,王厂长邀请大家去吃饭,问许宏涛想吃什么,许宏涛用眼神征求张瑞的意见,张瑞说:“少搞几个青菜,吃米饭吧,这两天旷总杨总招待得太热情,都有些吃不消了,再吃得那么丰盛是浪费,今天就吃简单些,随便吃些就行。”
“这样不好吧?第一次见面,又要合作,这样真不好。”王厂长憨憨的笑着说。
“行,没什么不好的。”许宏涛说。
于是一行人去了镇上的一个饭店,张瑞点了一个香菇炒青菜,一个韭黄炒鸡蛋,许宏涛点了一个回锅肉,一个红烧豆腐。众人又点了几个菜,还点了一个紫菜蛋花汤,要了一竹桶米饭。
吃过饭,许宏涛他们和杨经理回到了大邑县城。当他门来到旷总的印刷厂时,销售瓶盖的小孙也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们了,小孙的产品体积小,一个普通的酒箱、或一个大些的手提袋,就把常用的那些瓶盖样品收纳其中,也就带过来了。
几个人在旷总的会客室里,把选好的空酒瓶摆桌上,再根据酒瓶的造型选瓶盖。其实这是特别简单的一件事,一会工夫便选好了。当然,有几款的色调要变一下,这对于瓶盖生产企业来说,也不是什么难办的事。
下午,他们几个人都坐在小葛身后,看小葛修改小陈的设计稿。对于小陈设计的仁系列三款酒,小葛并没有提出太大的歧义,他说:“你们这三款酒,从低到高,天用蓝色,地用黄色,人用红色,这些颜色的运用都没有任何问题。而且仁字用隶书,小字用篆书,这个也很好。这样吧,在中下部位置,我试着给加一些山的造型吧,把这些山的造型,在印刷时进行技术处理,让其凸显出来,就会有立体感。这样的话,整个画面就会显得更加丰富,也更有内涵。”
小葛也不知从哪里挪来了白描的山水画,巧妙地将其用在酒盒的
“葛老师,你用的这山水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中的,还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的?”张瑞问。
小葛说:“这是《千里江山图》中的一部分,这一部分画面比较平缓,有山有水,最能体现祖国的大好河山。”
小葛还根据酒瓶的高低,对酒盒的整体尺寸进行了调整。他说:“其实,酒盒的高低,完全不用考虑酒瓶,因为我们可以在。现在的透明玻璃瓶,水晶料的,大多做得装一斤白酒刚好。也有好些玻璃瓶的,要喷漆的那种,瓶子做得特别大,甚至能装一斤四两到一斤六两酒。如果在灌装时装一斤酒,真正是多半瓶呢。当然,也有好些瓷质酒瓶,瓶形也特别大,实际容量大于装酒量。”
许宏涛说:“我以前也注意到这种情况了,杨经理也对我讲过。瓶子大了总显得大气些,但如你说的那样,如果用透明瓶装多半瓶酒,那就把自己的摊子砸了,好些人会以为厂里没有装够数量。”
“为了利于营销,各种各样的办法都用上了,酒盒子也做得特别大气和气派。当然,只要和标注的份量是一样的,也就没有多大问题。”小葛说。
“酒肯定装得够。那个都是设定的,灌装流水线上,瓶子一挨到灌装口,瞬间就自动装满了。像我们厂,调机器的时候,也会多调个5毫升,说真的,只要销量能上去,酒液多装一点完全不是什么事。”
“就是,哪个厂子也不愿意在计量上出问题。”张瑞附和说。
说话间,小葛除在下部加上了山的造型后,在盒子上部加了几朵祥云,并且把酒瓶上的标也搞好了。之后,又检查修改了小陈设计的别的酒盒包装。
在这个当儿,许宏涛给方脑壳打了电话:“我和厂里副总一行人过来了,在旷总的厂里,你如果有空,把自己比较高端的样品拿上,和我们的张总见个面,以后我们用时,你就依样品生产好了。”
不到一个小时,方脑壳开着他的奔驰来了,人个头小,坐在车里比方向盘高出一点儿。他把车开进旷总厂里的时候,许宏涛他们正从设计室出来,去车间看正在生产的压凸效果,都看到一辆好像无人驾驶的汽车进来了,许宏涛以前见过,对众人笑说:“看到挂川A牌照的无人驾驶奔驰汽车,就一定是方脑壳的。”果然,从汽车上下来的正是方脑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