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扩充部队(1/2)
军饷制度的实施,带给独立连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当天晚上就有二十多名双水村村民,找到了周云逸,表示想要加入独立连。
对他们这种一辈子都在土里刨食的庄户人家来说,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
独立连的出现,带给了他们希望。
战争是残酷的,但是被日本人统治更加残酷。
对于所有想要加入独立连的村民,周云逸表示了极大的欢迎。
不仅如此,周云逸还派出了大量的宣传工作组,到附近各村各户人家里,宣传加入独立连的事情。
周云逸规定,任何加入独立连的村民,可以直接领取第一个月的军响,再加上20斤的大米。
如此诱人的条件,赢得了不少的民心。
短短七八天的功夫,来到双水村参加独立连的村民,便有两百多人!
加上之前独立连的65人,独立连总人数来到了325人。
为此,周云逸直接升格了独立连的建制,将独立连的番号改成了独立营。
原本的一排,二排,三排,升格为一连,二连三连。
炮兵班升格为炮兵排。
警卫班升格为警卫排。
侦察班升格为侦察排。
独立连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将原来的老兵分散到各个班排里面,再将新兵安插进去。
由于新兵的数量太多,独立营开始了一段没日没夜的训练阶段。
由于系统奖励了两门意大利炮,周云逸取消了原来的迫击炮班。
原来的六门迫击炮连同苍云岭战斗缴获的九门迫击炮,平分给了三个连队,使得每个连都拥有了五门迫击炮。
如此一来,也算加强了三个连的独立作战能力。
炮兵排则开始训练操作意大利炮。
这玩意儿可不同于迫击炮,无论是威力还是射程,都要超出迫击炮太多。
独立营的一切发展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
……
独立营营部。
已经升格为营长的周云逸,正在研究着墙上的地图。
从地图上的大方向来看,以双水村为中心附近几十公里范围内,虽然鬼子数量少,但发展上限不高。
南北两面都是山区,人烟稀少。
独立营如果想要扩建成一个团的建制,那么就需要沿东西两线延伸发展。
往东,有一片二十多公里的山区,并且走出山区就是八路军独立团的驻地。
如果独立营选择向东发展,势必会引起地区资源不够分配。
因此周云逸只能将发展方向定位向西。
双水村向西大约五十公里,就是清河县城。
一向大胆的周云逸,当即打起了清河县城的主意。
毕竟清河县城里面的日军守备,只有一个鬼子步兵大队和一个伪军大队。
而距离清河县城最近的日军守备县城,是以清河县为中心,向北300公里平原县城。
在周云逸的设想当中,集结优势兵力对清河县城发动突袭,完全有可能在日军增援部队赶来之前拿下清河县城。
到时候凭借清河县城以及周边地区的有利地形,他就能够带领部队在清河县城地区长远发展。
不过眼下唯一的问题是,他手上的部队数量还是太少了。
如果想要凭借一个营300人的力量,正面强攻一座1200人驻守的坚固城市,看起来似乎未免有些痴人说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