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铸币完成(1/2)
两人约定三天后,邢邵把字送到高府,高隆之呈于陛下,陛下拍板决定后。
到时候新币将正式开始铸造,高隆之将亲自监工,保证新币的美观和质量。
皇帝高洋看到邢邵的常平二字后,感觉字非常飘洒,笔画圆劲,结体婉转。
高洋龙颜大悦,重重的奖赏了邢邵三百匹绢。
铸币事宜在高隆之的指挥下,正式开始铸造。
所有人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毕竟这是陛下登基后的第一件大事,谁要是耽误了陛下的大事,陛下肯定饶不了他。
以前古人用铜范直接浇铸,铜范用的次数多了也比较容易变型、损坏。
后来人们又用铜范做模,翻制泥范,将泥范经烘焙后再浇铸铜钱。
这样铜范模就可以不断地被使用,批量地生产出铸造钱,从汉代一直到隋代都是这种工艺。
此次高隆之铸币用的就是一种叠铸法”的铸钱工艺。
这种工艺发明于西汉初期,是中国古代范铸法工艺发展的高级阶段。
因为这种方法将普通正背范浇铸的传统工艺,变成了几十块范叠放浇铸的新工艺,极大地提高了铸钱效率
高隆之命令众人道:“陈山带领大家,七天内要制作出一千块祖模。”
这也是叠铸法的第一步工序,制作祖模。
陈山承诺道:“大人放心,俺们绝对完成一千块祖模。”
高隆之相州牵口监造冶铁炉之时,他就追随高隆之了,对于高隆之的命令他坚决执行。
“大家快点,七天内一千块祖模!”陈山大声喊道。
工匠们立刻开始行动,选取细腻易于加工的石材,刻制钱腔,钱币文字,直浇道孔和内浇道,制作出石祖模。
大家努力了七天终于制作出了一千块石祖模。
“开始进行第二步,制作铜范母。”
高隆之命令道,陈山领命而去招呼工匠们去制作金属范母。
工匠们将制作好的石祖模压印出泥范,阴干风干浇浇铸出铜范母,制作出铜范母后就要进行第三步。
高隆之警告工匠们道:“开始制作叠铸范片,打起精神来,谁也不要给我马虎大意!”
这一步非常重要,关系到第一批钱币的成色,绝对不能有半点差错。
工匠们选取泥土配置泥料,经过反复炼泥后,然后在背阴处放置一段时间后进行省泥,跟发面有点像,省泥完成后就可以制作叠铸范片了。
工匠们将准备好的泥料均匀的压入铜范模,然后刮平,取出泥范片。
再用同样的方法制作出第二枚泥范片,将两枚泥范片面面相对扣合。
这样一套完整的泥范组合就形成了。
再用同样的方法组成第二套泥范组合,第二套泥范放置在第一套泥范的上面,中心的直浇道孔相连。
接着在制作出第三套泥范、第四套泥范依次垂直,叠放数十套泥范。
陈山指挥工匠们用草拌泥,均匀的涂抹在叠范的泥范周身,放入阴干处阴干十二个时辰。
泥范充分阴干后,工匠们将充分阴干的泥范包放入窑炉进行烘干。
这样就会成为陶范包。工匠们将配制好的青铜合金配料装入坩埚,在炭炉中熔炼铜水。
高隆之一直在现场监工,防止工匠们懈怠,影响了常平五铢钱的制作。
他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了,新币马上就要问世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