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我儿何出此言?(1/2)
不知道是萧绎惰性使然,还是对战略的误判,他本人对还都建康也缺乏足够的兴趣。
哪怕家在荆州他的心腹朱买臣也劝他道:
“长住荆州是买臣富贵,非官富贵。”
梁元帝萧绎也终究下不了东迁的决心。
他犹犹豫豫的性格早晚会害了他。
于是找来术士杜景豪,杜景豪很有可能是受到了荆州官员的压力,明明占卜的结果显示留下不吉。
但他却答复梁元帝说道,留下为吉。
但他退下来后,他私下对人言道:"占卜的结果是此地为鬼贼所留。”
这鬼贼是谁,杜景豪没有明言。
但揣摩当时的形势,不难看出这鬼贼正是梁元帝早已投靠西魏的侄子萧詧。
而萧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做出决定不去建康,留在江陵,这可能是他一生中犯的最大错误。
因为萧绎手下最得力的将领王僧辩和陈霸先,以及最精锐的部队都在建康附近。
而且建康和北齐之间还有长江天险相隔。
而江陵在江北,并且与萧詧之间相距不足百里,几乎是无险可守。
在江陵周围比较有战斗力的只有陆法和与王琳的部队。
萧绎对着两个人非常猜忌,王琳的部队只效忠于他个人,陆法和则太过聪明。
于是他让王琳担任广州刺史,陆法和担任郢州刺史。
至此江陵周围再无一支精锐部队,也不知道萧大才子是怎么睡得着觉的。
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需要一个又一个正确的决定。
但是通往毁灭的道路却往往只需要一个错误的决策。
萧绎不只犯了一个错误,而是一连串错误,等待他的只有一条路,就是清晰可见的黄泉路。
高殷得知萧绎没有迁都建康,立马去找自己的父亲高洋商量如何应对,不能让宇文老贼轻易的摘了桃子。
“儿臣拜见父皇。”
高殷恭敬地行礼道。
“殷儿快快坐下,找朕何事?”高洋热情地招呼高殷坐下,对于自己这个嫡长子还是很看重的。
高殷焦急地说道:“父皇,萧绎没有迁都建康,还是定都江陵。”
萧绎你为什么不迁都建康,江陵可是无险可守。
“朕知道了,萧绎的事朕管不了。”高洋摆了摆手说道,萧绎又不是朕的儿子,朕管那么多干嘛。
高殷一脸焦急地劝解道:“江陵必为西魏宇文泰所得,父皇不可不察!”
历史上江陵被围,高洋还派清河王高岳、河东王潘相乐、垩愿王垦超等人率领军队救援,还没到江陵已被攻陷。
“我儿何出此言?”
高洋立刻站起来,大惊失色。
高殷苦心劝诫道:“父皇,现在精锐部队都在建康一带防备我们。”
“王琳调任广州刺史,陆法和调任迎战刺史,江陵一带再无一支精锐部队。”
“萧詧又归顺了宇文老贼,一旦从萧詧的地盘借道,与江陵的距离不足百里,骑兵眨眼就到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