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出门就遭雨(1/2)
“王书记,根据你的要求,全村50岁以下,能够正常工作活动的党员名单,已经罗列了出来,请你过目。”
大半天的时间,孙秀香村副书记已经将王艳秋交给她的任务提前完成。
“情况我知道了,就是人数有些少,看来发展新党员的任务,任重道远啊。”
看着手上的人员名单,王艳秋心中略微有些失望,不过这也是在情理之中。
相对而言,党员的年龄结构严重偏老,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年轻村干部都是严重紧缺,所以年轻的党员也是如此。
“是的,王书记,我知道我一定会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发展新党员能够再上一个台阶。”
发展新党员是孙秀香的一项主要任务,她责无旁贷,她深知如果做不到,那可就辜负了王艳秋对她的提拔和看重。
但是说的再好,没有年轻人加入,那终究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如今加入人群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了37岁。
“王书记,根据各个小组统计的青壮人口数据已经出来了,不过最后的统计结果倒是不理想,我也没有想到如今居然会是这样一个状况。”
陈副书记也来进行汇报,他自己拿着这个数据清单的时候,也是连连摇头,由此可见,最后统计的结果是多么的糟糕。
“是啊,青壮年人口确实有不少问题,尤其是35岁以下的青年比例严重失衡。”
当王艳秋拿到这一份最新的统计数据,也是不由的眉头一皱,她也没有想到青壮年人口最终统计的结果会是如此糟糕。
比党员人数的平均年龄还要严重,特别是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比例,竟然占不到十分之一,由此可见,在整个朝荣村的年龄人口结构当中,青年人口的严重失衡已经到了何等地步。
“以前我只是知道,娃儿们能够考上大学就是村里最高兴的事情,但是这些考出去的娃,回来的极为稀少。”
陈康也道出了其中一部分原因,那就是随着近些年大学入学升学率的扩招,村里每年考上大学的高中生都在二三十人以上,这本该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但是最终的结果,基本上没有人会选择回到家乡就业,即便是回到家乡就业,基本上也是在大市区范围之内。
“这是优秀年轻人才流失的主要方式,但是同期的没有考上大学的这些年轻人,同样也没有几个人依然待在家乡,基本上也全都前往北上广深和苏南地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