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民俗禁忌(2/2)
虽然很无聊,但接下来的旅程都不简单。
现在都还没有去那五大邪地,就已经遇见了这么多邪门事,要是去了五大邪地,那还得了?
万一就刚好学到了一个可以保命的呢?
结果,翻着翻着,我无意间瞥到了一个新鲜玩意——
鬼打墙破解方法。
我一下子来了兴趣,振作精神,凑上去一字一字地翻阅。
“如遇鬼打墙,依礼,应焚香,祭酒,上贡,三叩九拜之后,方可破解。”
“然,如无上述准备,亦可从简行之。”
“或焚香,或祭酒,心诚礼至,方可破解。”
“若身无他物,可以尿溺涂身,因鬼神厌污秽之物,亦可破解。”
当时的我才读小学三年级,没啥子文化,看着这些拗口晦涩的字眼,一个头两个大。
这说的,是人话吗?
因为实在是看不懂,无奈之下,我胡乱翻着,企图找到一个自己可以学到点东西的。
结果,阴差阳错之下,还真让我找到了一个能看得懂的。
可当看到那一行大字的时候,我不由得打了个哆嗦。
只见,泛黄的书页上,印着几个正楷体大字。
“如遇僵尸,应当如何脱身。”
乖乖!
这真的是民俗禁忌?
谁家的民俗这么野,里头还有僵尸的?
我咽了口唾沫,看着窗外黑漆漆的树林子和扎堆的坟墓,心中有些发怵。
在这种鬼地方看关于僵尸的禁忌,这也忒刺激了!
最终,我还是耐不住好奇,开始翻阅起来。
“僵尸,乃是尸体怨气不散,或置于养尸地,吸收地下阴气所化,其肉体死而不僵,坚硬无比,刀斧难开。”
“如遭遇僵尸,切不可以蛮力相抗衡,也不能贸然逃跑,僵尸力大无穷,速度迅捷,若不智取,凶多吉少。”
“注意,本篇单论紫僵,应对的方式方法对其他类型的僵尸可能无效,请不要轻易尝试,否则生死概不负责。”
“如在室内遇见僵尸,可躲于房梁之上,或藏于卧榻之下,抑或藏于墙角,因僵尸身体僵硬,不可屈伸,轻易不会被发现。”
“如在室外遇见僵尸,可躲于树上,但切不可藏于河底,概因水性阴,与僵尸阴气同气连枝,僵尸遇水,其危害更甚!”
“如有火把,油灯,亦可持火逐之。这里再次重申,仅针对紫僵,凡火效果有限,对其它类型的僵尸可能无效。”
“另外,圆月之夜,阴气浓重,僵尸通常会出来吸收月之阴精,故而圆月之夜,尽量不要外出,以免遭遇僵尸。”
看完之后,我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打湿,心惊不已。
原本我一直以为,僵尸什么的,仅仅只是人们的幻想,是封建迷信的糟粕,根本就不是真的。
可结果,在这本书上,非但说明了僵尸的类别,还讲了遇到僵尸的应对方法!
在语言方面,相比上一篇,这一篇就友好了许多。
虽然还是有些难读,但最少大概能看得懂。
也就是读了这一篇之后,我才知道,后来拍的一些僵尸电影对僵尸习性的解读以及民间应对僵尸的说法有多荒谬。
像是什么闭气可以躲避僵尸,或者僵尸可以听得见声音之类的,全都是无稽之谈。
首先是听觉,有人说僵尸因为常年生活在地底或者阴暗潮湿的地方,所以视觉不好,但是听觉很好。
关于这一点,僵尸本就是由尸体演化,肉身早已坏灭,五感尽失,怎么可能还存在视觉听觉一说?全靠着一股阴气支撑,之所以可以找到生人是因为僵尸体内的阴气需要生人体内的阳气调和,阴阳相吸,和所谓的视觉听觉无关。
至于闭气,闭气只能减少阳气的外泄,但并不意味着僵尸感知不到人体内的阳气。若是遇到僵尸企图闭气蒙混过关,只能说是在等死。
还有就是何为紫僵。
清代文学家袁枚曾写过一本书,书名《子不语》。
在《子不语》中,僵尸被分为了八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紫僵,白僵,绿僵,毛僵,飞僵,游尸,伏尸,不化骨。
紫僵就是其中等级最低的僵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