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拾一章 地从哪来?(2/2)
还有一点,就是魏国之前实行的府兵制,府兵制简单一点说,朝廷不用养兵,国家有战事的时候,平时耕种的百姓立刻转变为军队的战士。
而这些府兵不需要向国家缴纳赋税,但要自备铠甲战马和武器。
这种看似合理的制度其实存在着很大的漏洞。
所有一切的基础就是土地的分配,国家除了按照需要缴纳赋税百姓标准向府兵分配土地外,还要向有战功的府兵颁布赏赐。
赏赐除了军功爵位和金银之外,就是百姓最喜欢的土地。
魏国建立三百多年了,除去府兵,每年都有人口增长,关中的土地早就分发的差不多了。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时候就像现在一样有灾荒出现,普通百姓为了生存下去,就只能将自己的土地一点点出售给地主阶层,慢慢的,地主阶层拥有的土地也越来越多。
后来府兵制度虽然废止,可朝廷官府也拿不出土地分配给新增的百姓。
加上最近几年整个魏国灾荒不断,绝大部分的土地有集中到了地主阶层。
哪怕是现在关中有大片土地荒芜,可那也是有主之地,朝廷也不敢轻易将其定义为荒地开垦。如果朝廷真这么干了,那就是动摇自己的国本。
徐珍这么说也是在提醒宁阳,别看现在大片荒芜的土地摆在那,只要是有人开垦,就会有人跳出来说那是他的土地。
况且,这不是几百几千的灾民,三十几万灾民,如果全都发动起来开垦荒地,长安附近一大半的土地都能开垦出来。
那这些土地归谁?
按常理说,谁开垦的荒地自然归谁,可这些灾民都是有户籍的,等情况稳定了他们都是要返回自己原籍,给他们土地,他们还能大老远跑回来耕种?
给长安城的百姓?
也不合适。毕竟他们没动手开垦,平白获得土地他们倒是愿意了,可那些灾民肯定不答应。
所以宁阳的以工代赈计划看似完美,却有很大的漏洞。
“这个朕想到了,几天前就让王君调阅了长安城附近土地在册的情况,确实没多少土地可以开垦了。”宁阳讪讪地说道。
他当时仔细研究过,不看不知道,当他拿着长安城的地图一点一点比对完后,宁阳彻底无语了。
别说长安城,整个关中也没多少白地了,偶尔的有一些无主之地,也是在边边角角,根本连不成片。
就如同徐珍担心的那样,别说是安顿三十几万灾民了,就是安顿三十几个灾民都费劲。
“既然如此,我们不如给这些灾民一些粮食,让他们返回原籍,一样也是开荒修渠,修补城防,也能减轻一些长安的压力。”徐珍想了想说道。
徐珍这么做其实也不厚道,这就相当于让这些灾民自生自灭,他们本来就是被契丹人逼迫离开原籍的,现在可以说是身无长物。
现在长安城的粮食都不够吃,能给他们多少粮食?估计回不到原籍这些人就得饿死大半。
宁阳转头看向徐珍,两只眼睛死死盯着他,把徐珍看得都有点发毛。
“陛下,”
“这些话朕当你没说过,以后也不许再有这种想法!”宁阳语气坚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