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陆逊请辞(2/2)
陆逊的溃兵衣甲皆毁,缺兵器少粮食,而且疲惫不堪,五千人必能杀得它片甲不留。
只可惜,晚了半日。
…………
加上关樾的“山兵”,渡至沅水南岸的汉军,刚好两万七千人。
为了让吴兵清晰看到这支“主力大军”,姜维在南岸左等右等,却不见吴兵前来。
据哨探回报,吴军收拢了溃败而来的陆逊兵马,总兵力确实有八万之多。
然而,千余艘吴军战船,始终停在临沅城的下游十里。
接下来的十几天,依然按兵不动。
如此奇怪,魏延和姜维抠破脑袋,也想不出原因。
他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此时的孙权,正在劝说陆逊。
因为:
连番的败仗,被两千汉军包围,帅旗被抢和汉军的羞辱,让陆逊彻底崩溃了。
十几天前,也就是刚刚溃退而来的时候,他马上就上表请辞。
这种事情,孙权肯定不同意。
这十几天,一直在劝说陆逊。
为了劝服他,孙权还派快马去往秭归,千里迢迢请来卫将军全琮。
“陛下,草民确实不是姜维敌手,实不敢耽误国家大事,还望陛下另选贤能。”
自从呈上奏表,陆逊始终自称“草民”,把孙权气得咬牙切齿。
但他知道,此时需要陆逊,必须劝回他。
否则,就不会把全琮、朱据、刘纂和滕胤一起叫来。
“伯言啊,胜败乃兵家常事,如此浅显的道理,你应该明白!”
全琮还想继续劝说,却见陆逊摆摆手,惨然一笑,“如果在武陵山放三万头猪,再给姜维一月时间,估计他也抓不完。
“可是,三万大军,三万大军啊,几天时间就被他抓没了!
“我身为全军主帅,简直比猪还笨,此事难辞其咎!
“子璜,你不必再劝,我有负陛下与诸位信任,确实无法胜任“上大将军”一职。”
“咳咳……咳……”
孙权清清嗓子,强压怒火坐回案边。
在全琮之前,他早就劝说陆逊无数次,包括朱据在内的几十位将军,也劝了无数次。
然而,陆逊去意已决,谁也无法说动他。
“伯言,你想辞官归隐,朕本该遵从你的意思。
“你别误会:朕请子璜过来,其实不是劝你,而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喝喝酒说说话。”
见孙权举起酒碗,全琮、朱据、刘纂和腾胤纷纷举碗相迎——这几人都是孙权的女婿。
既然孙权说“一家人”,陆逊再无拒绝的道理,缓缓举起酒碗。
因为,陆逊也算“孙氏宗亲”。
他的正妻姓孙名茹,是孙策的女儿。
建安十五年(公元211年),孙茹嫁给顾雍的长子顾邵为妻,但没过多久,顾邵就因病而死。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陆逊配合当时的奋武将军贺齐,讨平鄱阳山越有功,被拜定威将军。
孙权特别看重陆逊之才,为了消除当年的嫌隙,便想到了跟陆逊结为姻亲。
然而,当时的孙权只有34岁,几个亲生女儿都没成年。
思来想去,就把孙茹嫁陆逊了。
这样一来,陆逊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孙氏宗亲,说是“一家人”并不为过。
几人放下酒碗,孙权继续说道:“既然伯言去意已决,朕也不便强留。
“不过,请听朕讲一个小故事。
“听完之后,如果你仍想离开,朕绝不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