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盗诗一首(2/2)
“不论先秦还是先汉与后汉,无不是“以武打天下,以文治天下”。
“今,我大汉储君正位东宫,应该速寻天下名士教授正确的治国之道。而姜将军,毕竟是一介武夫……呃……”
蒋琬发现自己用词不对,赶紧改了口,“以姜将军之才,若能助我大汉克复中原,必将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只不过,姜将军在治国方面,确实有所欠缺,确实不适合太傅一职。
“想必陛下与诸公也看到了,姜将军任中庶子这两年,除了教会太子几句艳诗,之外还有什么?”
蒋琬的话在情在理,引来众臣一致附和。
就连魏延,也在不停地给姜维使眼色,示意他别再争辩。
然而,姜维视若无睹。
“按大将军之意,满腹诗文、出口成章之人就是名士大贤,对吧?”
姜维这话,悄无声息地给蒋琬挖了个坑。
然而,所有人都没发现这个坑。
或者说,他们意识不到这是一个巨坑。
“姜将军,你可能看不起文人雅士,但以文治天下,历来皆是如此。
“诸公可能还记得,太子公然说过:国库充盈与否,与铢钱的多少并无关系。
“听听,这种谬语竟然出自太子之口,岂不是姜将军的失职?”
“哈哈哈!”
姜维放声大笑,笑得眼泪都快要流出来:“太子之言,究竟何错之有?
“试问诸公:如果国库里堆满了铢钱,如果天下大旱买不到一粒粮食,你们是用铜钱喂饱十万大军,还是用铜钱砸向敌军?
“再问诸公:同样是这种情况下,如果我有满仓的粮食,并且有十万大军,而你们有满仓的铢钱,但我就是不卖你粮食,你们将如何应对?
这话一出,众臣尽皆无语。
因为,姜维的举例非常极端,却让人无法反驳。
环视殿中众人,姜维的语气稍稍缓和,耐心解释道:“刚才那句话,确实出自太子之口,但被某些人断章取义了。
“本将专门问过大司农,太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国库即将见底,大司农又在为汉嘉郡的治水请求拨款。
“当时,太子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议陛下不要在意国库暂时的空虚,想尽一切办法推进汉嘉郡治水工程。
“想必诸公都知道,广汉郡因为治水得当,新增粮田一千多万亩。
“如果汉嘉郡也能新增粮田千万亩,不出五年,我大汉必将国富民强。
“在这种情况下,太子说“国库是否充盈,与短时间内的铢钱多少并无关系”,难道有错?”
说完,姜维恭敬地向孟光行礼致意,郑重问道:“大司农,我刚才说的话,不知是否属实?”
“唉!”
孟光长叹口气,无奈说道:“那日,陛下诏见微臣时,太子确实是这样说的。
“可是,太子的话被删了几个字,第二天就传得人人皆知,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简单解释后,孟光再也不想多说。
静静地坐在角落里,一语不发。
孟光身为大司农,只要出现在朝堂上,或者被刘禅单独诏见,几乎都是请求拨款。
为此,他遭了不少的冷言冷语,不仅变得沉默寡言,而且有“摆烂”的迹象。
连续一个多月,众臣对刘璿的误解与嘲笑,他也懒得解释。
因为他知道,自己一张嘴说不过几十张嘴。
就算出面澄清了,别人也不会相信。
况且,刘禅都不在意这事,一个臣子又何必多事?
若是表现得太过关心,可能又要被某些人误解,说什么巴结太子之类的话。
“咳咳……”
因为太子的事,朝中争论的焦点,暂时被“带偏”了。
张表清清嗓子,赶紧把话题拉回来:“刚才,大将军之言很有道理,微臣深表赞同。
“姜将军屡屡战胜曹魏与东吴,应该是受了诸葛丞相的专门指点,治军有道。
“然而,这不代表姜将军有治国之才,也不代表姜将军适合太傅一职。
“所以微臣以为,陛下应该速寻名士拜为太傅,尽早教授太子治国良策。”
张表话音刚落,马上就有人哈哈大笑。
不必说,正是姜维。
“难道在张尚书看来,满腹经纶的名士,个个都有治国良策?”
“就算没有,至少比你姜维强得多!”
张表这话充满火药味,但姜维并不生气。
向殿里众人拱手致意,呵呵笑道:
“诸公!你们只看到本将沙场披靡,却不知本将也曾饱读诗书,也算是满腹经纶了,应该不亚于你们口中的“天下名士”。
“只不过,本将从不在人前卖弄,这才让诸公误会为一介武夫……”
姜维话没说完,殿里就阵阵狂笑。
有人笑得眼泪直流,有人笑得直不起腰,也有人笑得喘不上气。
“姜将军,你能写几首艳曲,这也算满腹经纶?”
“哈哈哈!姜将军读过几册《乐府诗集》,这也能算治国经典?你想笑掉老夫大牙吗?”
“大话!有史以来最不要脸的大话!简直笑死人!要是姜维也有满腹才学,我就撞死在这殿柱上!”
“嗯?”
姜维寻了一圈,目光落在谯周身上,“谯从事,刚才好像是你说,如果本将满腹才学,你就撞死在殿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