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规矩初立(2/2)
端起茶水饮了一口,应浩打定主意,这位杨缉使在都水衙门一天,自己便要与之和睦相处一天,便有些退让也认了。
李思熟知应浩的动作,知道应从事动了心,笑道:“听说杨缉使立了规矩,以后得了这样的孝敬一成给衙门,一成为公用,其余的按功行赏。余捕头这次分到三千钱,笑得合不拢嘴了。”
“什么,五万钱,这么多?”应浩情不自禁地伸手捋须,是自己大半年的薪俸了。
昨夜之战他们听同僚说起,就是杨缉使射了几箭,贼人便退走了,这样的好事哪里找,下次有这样的机会当踊跃向前。
指了指案上的铜钱,应浩道:“这些钱不用入公账,放在衙门的私账上,本官另有用途。”
现场分钱,气氛热烈,余宜和出战的捕手喜气洋洋,这些钱足抵他们数月甚至半年辛劳了。
堂下众人压抑的欢呼声响起,五万钱,大伙每人至少也能分到数百钱了。
平日相谈中,杨安玄从刘衷的话语中了解到,东平刘家像弘农杨家一样败落了。
刘衷鼓起眼睛道:“安玄你说的轻巧,要是换了你是愚,说不定更急。”
从者如云,杨安玄微笑不语,新官上任
“钱粮从何而来?”应浩敲着案几,苦着脸道:“朝庭拨付的治河、防洪费用尚且捉襟见肘,哪有钱招募捕手。”
…………
对分给自己的五千钱杨安玄没有推让,规矩定下便是自己也要遵守,至于得钱后如何用那是另一回事。
略思片刻,杨安玄开口道:“钱分成十股,一股交于应从事处置;一股留在巡江所公账上,临机处置;剩下八股,按战功大小分配,留守之人居末等。还有楫手,既然随吾等出战便需赏赐,便定在末等,与未出战的捕丁同列。”
杨安玄用手指了指案上重新掩好的包袱,道:“这是昨夜被救客商的答谢,愚要分予众人。”
有句话应浩没有说,巡江缉贼其实不过是虚应故事,每日能巡江一次便可,能否抓住江贼,全凭运气。
众人眼中发亮,齐齐躬身道:“多谢杨缉使体恤吾等,吾等定竭诚还报。”
…………
张鉴起身示意侍立的章健解下包袱放在杨安玄的案几上,道:“小小心意,还请杨缉使收下。”
平日与杨安玄没少切磋箭术,见杨安玄箭退江贼,不免兴致高涨,刘衷笑问道:“今日尚未巡江,愚亲自率队,你们谁愿前往。”
商船众人确是自己救下,杨安玄也没有客气,道:“那便多谢张东主。”
应浩见到杨安玄交来的五千钱,问明缘由后笑道:“杨缉使大材,方到巡江所就得到一笔外财,巡江所在杨缉使的执掌下定能蒸蒸日上。本官会行文刺史府,为安玄你请功。”
“能否招募些人手?”杨安玄问道。
闲话几句,张鉴告辞。杨安玄吩咐许靖道:“去将巡江所的人都召来。”
待杨安玄起身离开,应浩笑吟吟地看着案上摆放的铜钱,盘算着该如何开支。
午时,刘衷一脸扫兴地进了衙门,在江上吹了一个多时辰的风,一个贼人也没看到。
李思一愣,他知道应浩贪财,若能借他之手从巡江所咬一块肥肉下来,自己也多少能分到点好处,怎么这次应从事转了性子。
应浩叹道:“愚亦知人手不足,只是朝庭给的编额有数,捕丁满额只有二十人。”
几名吏员脸色有些阴晴不定,往日有了赏钱都是他们拿大头,这回居然只比未出战的捕丁高三成,着实有些不甘。
杨安玄趁机道:“应从事,巡江所的船只陈旧失修,捕丁人手也不足,光靠这点人恐怕难以胜任巡江之职。”
示意许靖解开包袱,黄灿灿的铜钱显露出来,千钱一串,居然有五十串。
杨家仗着底蕴深厚尚能支撑,东平刘家却自其先祖故轻骑将军、雍州刺史刘卞逝后大不如前,要不是还有些军中故旧帮附,恐怕连五品官的行列都没人了。
身为嫡枝长子,刘衷自小便被族人寄以厚望,他苦练武艺就想着有一天能重振家声。身为缉贼副使,能抓获江上水贼,是立功的途径,刘衷想凭此得以晋升。
杨安玄沉声道:“刘兄莫急,有立功的机会愚绝不会忘记你。”
刘衷感激地道:“安玄,江上巡逻之事你放心交给愚,晚些时候愚再巡江一次,不信遇不上江贼。”
——
ps:注(1):按说直接给绸缎更为真实,当时交易更多以实物(粟米和布帛)的形式进行(甚至交易时将整块的布撕成碎片),为行文方便还是用钱吧,只是讲故事,勿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