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杨家大劫(2/2)
杨尚保喝道:“老九,杨家完不了。三哥,派人送信给安玄,让他前来相助。”
杨广知道桓玄不会放过他们兄弟,恨声道:“成王败寇,弘农杨家自有儿郎替我们报仇。”
杨安玄既要追击秦军又要防着魏军,趁着魏军击败秦军跟着混吃混喝,收获了三百多匹战马,还有三千多役夫,欣然退军。
此时秦军已经撤走,辛恭靖找开金墉城门迎接杨安玄进洛阳城。
杨佛嵩率轻骑断后,且战且走,并不缠斗。杨安玄以战车为先驱,稳步推进,顺便抓拿掉队的役夫。两天时间,居然抓到一千多人。
荆雍联军大败,桓玄乘胜追击,雍州南下的八千精锐或死或降,杨佺期身边只剩下大哥杨广和十数名部曲,杨思平、杨安远等人和他失散。
桓玄在心中暗暗发誓,自己定要恢复父亲当年的荣光,看看司马道子还敢在自己面前口出不逊吗?
杨安玄回到豆田壁营地,下令驻守偃师的军队以及裴、严等人前来参战,很快聚拢了两万大军,杨安玄率军来到洛阳城下。
冯该与杨佺期有一面之缘。冯该本是桓温部将,曾为洛阳镇将,击败前秦皇帝苻丕,俘获前秦太子苻宁、长乐王苻寿,因功晋封雍州刺史,而杨佺期接替他成为河南太守,镇守洛阳。
杨佺期率军南下救援江陵,杨思平带着南阳的兵马随行,一同折在马头大战中,襄阳守不住,南阳自然也抵御不住,唯有避入盘龙山中。
杨孜敬凄惶地道:“桓玄杀死大兄和二哥,一定不会放过杨家的,杨家怕是在劫难逃了。”
船身猛地一震,艨艟舰撞在楼船之上,楼船比艨艟舰高出二尺,杨安远一跃而起,跳上楼船。
杨佺期摘冠理发,笑道:“能死在冯将军手中,也算是死得其所。”
八万役夫多为青壮,这些人是秦国的根基,若是落在晋人手中,回去天子肯定要责罚。
逃至当阳,被冯该率军追上,押至柞溪。桓玄下令让殷仲堪自杀,其侄殷道护被诛杀。
穆崇想趁火打劫夺取洛阳,可是辛恭靖得了杨安玄的提醒,洛阳城城门紧闭,看到魏军前来,仅派人出城送粮送肉犒军。
魏军已移至轵县,穆崇得知晋军焚毁了秦军粮草,战事发生了逆转,忙率两万轻骑渡过黄河,兵至洛阳城。
正当洛阳军民欢天喜地庆贺时,一个身着缟素的族人出现在杨安玄面前,是杨向。
殷仲堪得知联军失败,杨佺期与杨广被杀的消息后,知道大势已去,江陵守不住了。
他曾纠结于救洛阳还是全力相助父亲,现在结果呈现,杨佺期还是如史书所记头悬朱雀门上,杨安玄难免怅然若失。
杨佛嵩道:“齐公,要尽快退守新安,奏请万岁从潼关送粮,仆估计晋军不敢反攻,倒是要防着魏人趁火打劫。”
看到杨安玄,辛恭靖单膝跪倒,拱手礼道:“河南百姓赖杨将军得以保全,辛某代河南百姓谢过杨将军。”
桓玄深忌杨佺期,命冯该率轻骑在后追赶,追至荆口,擒住杨佺期和杨广兄弟。
两次败在杨安玄手中,姚崇深感挫败,道:“从洛阳到新安至少要两天时间,军粮仅能维持大军所需,八万役夫怕是难以顾及。”
站在江陵城头,俯视荆州大地,桓玄心潮澎湃,万里山河仿如尽收眼底,一洗当年“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的郁闷。
对于当初殷、桓、杨三家反叛,逼迫朝庭让步之事司马元显可是记恨在心,如今杨佺期和杨广的人头送来,司马元显下令将人头悬于朱雀门之上,以解心头之恨。
…………
粮草断绝,剩下的粮食仅够两日所用,仗打不下去了,还要防着杨安玄率军来袭。
杨孜敬被擒后被桓玄任为谐议参军,不久之后杨孜敬趁隙逃回了襄阳。
洛阳城,杨佛嵩得知宜阳城粮草被焚的消息,立刻派人通告给姚崇,姚崇当即拔寨回归洛阳大营。
郭铨败走,杨思平整顿兵马正要夹击桓玄主力,桓玄大将吴甫之及皇甫敷率两万援军从浔阳赶至。
父丧,三年之丧,服斩衰。斩衰是五服中最重的一等,用粗生磨面制衣,不缝边,斩断处外露。
杨安玄和辛恭靖送给魏军两万石粮食,穆崇见洛阳城守御甚严,带了俘获的役夫渡河回返。
命人设灵堂,杨安玄祭拜父亲和伯父,辛恭靖、阴绩等人闻讯前来吊祭,赵田等杨家部曲痛哭流涕,誓言报仇。
城中百姓得知消息,有不少人前来拜祭,杨安玄坐镇洛阳多年,多次击败秦、燕兵马,算得上尽心尽责护国佑民。
纸钱在火盆中飘舞,杨安玄一脸哀容地跪在灵堂之前,心态却很放松。
杨佺期的逝去,带走了他头上的桎梏,接下来他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书写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