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烽火连天(2/2)
冯该出列,抱拳领命。
身后随行待桓玄坐好,在卞范之的带领下跪拜于地,高呼“见过南郡公”。
笔直的街道直通帅府,桓温在府门前下马,抬头看着大门上方的匾额。
吴甫之高声应诺。
杨安玄满意地点点头,王镇恶的话正中自己心思。
桓家离开姑孰后,帅府便成了县衙,那块大司马的匾额也换成了。得知桓玄率军前来,县令许化连忙从库房中寻出那块满是灰尘的楠木匾额,洗涮干净,刷上新漆,涂上金粉,重新悬挂。
阴绩首先开口道:“既然襄阳防备森严,恐怕一时难以夺取,还是北上攻打宛城,取南阳。”
击溃司马尚之后,吴甫之顺江而上,寻找刘衷所率的水师。刘衷得知战况,知道难以抵抗,下令水师后撤至冽洲,依附北府军。
踏入帅府,这里的一砖一柱都承载了桓玄满满的回忆。桓玄缓步走过甬道,迈步向帅堂行去,脑海中浮现着自己当年在堂前奔跑玩耍的情景。
桓玄任江州刺史,苻宏成为其麾下,恒玄对这位前秦太子甚是厚待,苻宏甚是感激。
半个时辰后,苻坚陈兵横江之外,杨秋和温详率众投降。
“愚定要完成先父遗志,一雪当年之辱。”桓玄眼望建康方向,狰狞地快意着。
杨安玄点点头,道:“城中肯定有襄阳的细作,让细作将愚率军北上的消息告诉刁畅,刁畅放心才有可趁之机。”
王镇恶知晓杨安玄的心思,唯有占据襄阳,背倚新野、汝南诸郡,才有与桓玄抗衡的余地。
否则等桓玄入主建康,以天下名义派兵征讨,眼前取得的一切都将化为泡影,届时只能逃往秦、魏。
司马尚之陈兵于洞浦岸边,用投石车、巨弩阻挡西平登岸,刘衷接到西军进攻洞浦的消息,率水师前来救援。
二月二十八日,桓玄攻打历阳时,杨安玄终于等到了杨尚保送来的密报。
洞浦,司马尚之得知杨秋投降桓玄的消息,军心大乱,吴甫之趁机发动攻势。
杨秋屏退左右,把苻宏劝降信交给温详。温详看罢,道:“愚愿随杨将军共进退。”
温详从颍川弃城逃走,重归谯王麾下,司马尚之对他十分嫌恶,授了个闲职予他,温详颇为不愤。
桓玄俯视着姑孰码头上前来迎接的官员和士绅,扬眉吐气地道:“先父之志,愚当秉承之。”
站起身,杨安玄扫视众人,道:“强攻襄阳几无可能,唯有智取。”
“襄阳四门紧闭,要让刁畅打开城门方有可趁之机。”杨安玄沉声道:“若驻军棘阳,愚估计刁畅是不敢开城门的。”
卞范之的话说中桓玄心事,父亲晚间废帝立威,逼迫朝庭加九锡之礼,可惜被谢安、王坦之有意拖延,天不假年,父亲怀憾病逝,叔父等人不思进取,致使自己在酒席前被司马道子所辱。
王镇恶微笑道:“将军是在有意宽刁畅的心。”
“明日愚率两千轻骑、一千步军前往南阳,与杨思平配合夺取宛城。”
“吴甫之,你领水师截断长江,切断历阳以及洞浦、横江之间的联系,寻机歼灭豫州水师。”
苻宏是苻坚嫡子,曾是皇太子,太元十年(385年)苻坚身死,苻宏率宗族、母族数千人投晋,全族受到东晋厚待,朝庭将苻宏安置在江州,授辅国将军、九江郡太守。
“苻宏”,桓玄看了一眼这位前秦太子,道:“驻守横江的杨秋是你的旧将,你看看能否劝说他归顺。如若杨秋执迷不悟,你早些夺取横江,打通北上水路。”
杨安玄眉头皱起,他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刁畅摆明固守襄阳等待桓玄大军回援,自己兵马不多,襄阳又易守难攻,要想对付缩进乌龟壳中的刁畅着实困难。
阴绩已然明白杨安玄的用意,拱手道:“将军放心,愚一日操练两次,会让襄阳细作知道兵马人数。”
“蒯恩,你暗中挑选四百精锐,带利刃半途随愚潜往襄阳,寻机夺城。”杨安玄吩咐道。
王镇恶抚着短须道:“以数百之从夺取襄阳,太过冒险。刁畅喜殖财货,将军不妨做做文章。”
杨安玄朗声笑道:“英雄所见略同,愚已命人备下一箱彩瓷,正要前往襄阳‘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