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不务正业5000)(1/2)
孙爱国赶紧的去催厂房了,现在这个时间段已经可以大干快上了,这个时候厂房就一层,虽然说修建不是问题,但是基本都是人力,后世的什么搅拌车,天泵等等的都还没有,就连塔吊也没有,当然也不需要塔吊。
刘海这边一边琢磨六缸柴油机,一边等着李大力几人制作船用推进器,平板卡车搞运输也是可以的,两边留下插栏板的位置。
这个时候运输肯定要有栏板,你要没有,信不信到地方都没有了。
路上都给你弄没有了,现在司机出门都带枪的,距离旧社会还没几年,很多地方你跟他说法律,还不如当地族长一句话管用,法制社会那是在很多年之后。
因为战争原因,各个地方喜欢抱团取暖,一个地方一个姓那就是得听族长的,京都周围好一些,其他地方伱要从俺们这里过,不得拿几个?不然信不信弄死你丫的。
刘海在忙的时候,朱海洋的同学周明成找到了朱老师。
“海洋,看看这个。”周明成拿着一份资料给朱海洋。
朱海洋仔细一看,惊讶的问道:“这就汇报上来了?”
“嗯,他们打电话没多久,就上报上来了,现在部里面专家已经连夜赶到那边了,这次红薯与土豆高产项目,多半是成了。”周明成有些激动,因为这个发现是自己发现的,一旦成了,那就是有功之人。
“海洋,你把我想成什么人了。”周明成急眼了。
——————————————
其实刘海想多了,在这个大吹风的时代,,一百斤一个的红薯。
而且红薯基本不选地,山地,坡地,适应性广。
“四驱部队用好,另外川藏线也用的比较好吧?”
原来孙爱国打听了一下,发现咱们现在已经有鱼雷艇了,速度最高可以达到42节,虽然比刘海说的要慢一些,但是已经足够快了,原本的想法就有些落空了。
“嗯,也许是刘海同志以前种地的吧,没想到下半年,这地里面有一部分红薯,土豆格外的好,刘海同志就找他老师问问,他老师就找了农学院的同学,挖的时候我还亲自上手了,那个时候正好是手扶拖拉机出来,就用那个拖拉机把红薯土豆翻出来。”
因为冬季只有在这南边部分地方可以种植红薯,其余的地方种植不行,就这样这边冬季都有点没挺过去。
农业部的领导见了一机部领导,不免调侃一番:“你们那个摩托车厂居然把手都伸到我这边来了。”
“加空调吗?”
“去年你们请一个农学院的老师去挖红薯?”领导提示了一下。
“好吧。”
专家们忙碌了好几天,结果出来了,试验田单红薯就达到了接近8000斤,算上藤蔓什么的万斤(现代大田管理的好,气候好,最高可以达到一万斤,农作物受到气候影响很大。)
农户种植的就要低一些了,红薯只有6000斤,加上藤蔓有接近八千斤了。
“这不是要两个变速箱?”
当初刘海在种植的时候弄了一个头,一部分航母的,一部分正常的,一块地里面就一片红薯土豆特别好,其余的都一般,不然怎么对比?
“4.2四驱搞一个,你看怎么样?”
“平原6.2米长的货箱没问题,但是厂长,您要考虑道路问题,转弯半径。”刘海比划了一下说道。
红薯藤可不会丢弃,一旦验收通过,这些会送到各个省市,可以从南到北种植,六月份在北方种植,九月底就可以收获
以后说起来,谁知道啊,我又不懂种植,我就是开荒种植呢?
“是的,其实很多良种都是从大田里面选出来的,换了别人也许就好奇一下子,其实咱们北方种这个品种很好吃,去年收了红薯我们就煮来吃了。”周明成点点头说道。
晚上刘海来上课,朱海洋这么一说,刘海就开口说道:“老师,我能有什么功劳,我就是看里面一部分长的好一些而已。”
后世土豆在大西北种植的不少,那边很多人也是以土豆为主食,其余的粮食看天收,丰收的时候下大雪还在收粮食,年成不好的时候颗粒无收,后世很多商人从西南,中原地区拉一车红薯到大西北换土豆,一斤红薯换好几斤土豆,靠这个发财的。
“可以是可以。”
微耕机一般是8马力的单缸柴油机,在现代农村,特别是西南地区的山区很受欢迎,只要不是台阶,人走的路都可以走。
“就4.2米,到时候按照需求可以在后面加拖挂。”细细的思考了一下,刘海还是采用了4.2米,这样大部分山区什么也不怕了,至于平原什么的,后面加一个拖挂就是了。
几分钟之后,眼泪汪汪的孙爱国才开口说道:“怎么可能,两万斤啊,不是两千斤。”
“产量很高啊,周围村子种植的怎么样?”部里面专家也知道试验田与农户种植的有差距。
轧钢厂以前感觉没面子,但是过了一个肥年,巴不得厂子合并过去呢,现在食堂三天两头也有肉吃了。
部里面的专家验收之后,就形成了文字报告,直接送到了部里面领导面前,毕竟土豆这些要送到大西北试验,还需要领导,这个年代运输力量短缺。
“液压转向助力?算了,反正现在基本都没有,小汽车倒是可以搞液压助力转向。”
其实刘海也想出来活动活动,办公室作图长了人受不了。
孙爱国这下明白了:“啧啧,要是以前有这么多红薯……唉。”
“热空调可以,冷的就算了吧,可以在驾驶室加个小风扇。”
很多时候上面派了专家下去,才发现是假的……。
刘海自己亲自上手了,微耕机再等等了,等卡车制造出来,让李大力几人搞就是了。
“收音机,不要。”
“但是从货运与道路的角度出发,这个有点小了。”
“南边两季,试验田的产量,红薯藤与红薯一起,农户种的没那么多。”领导开口解释道。
“呃,那厂长的意思是?”
刘海当然不知道这一点,回到维修科继续搞自己的拖车。
刘海看着需求,感觉头大。
孙爱国听到这话,纳闷的问道:“农业,没有啊,手扶拖拉机不是上交了吗?”
有些时候真正搞研究的一看报告的东西,都知道有问题,但是很多领导不懂这些,只要有成绩就吹……。
“没有,忙的忘记了。”
“还是老解放的那种吧,反正车也不长。”
实在是京都东城的摩托车厂不务正业太出名了,你说你造摩托车就造摩托车,现在成了重型机械厂了,厂子都修到亮马河了。
“那就算了。”
在广省南边某个试验田里面,部里面的专家组正亲自看着一片一亩的红薯地,藤蔓收割了称重,然后是挖红薯,一个个的大红薯被挖出来了。
但是回头一想,与其搞微耕机,还不如搞卡车……。
刘海怎么觉得厂长有些闷闷不乐的呢?
“当时那个周老师还有些不敢肯定,估计是面子上过不去,就决定送到南方去试一试,还是我找的关系把东西送到南方,刘海同志的老师打电话说试验效果不错。”孙爱国详细的汇报了一番。
看着这一块地,刘海挖了两下,一拍脑袋,挖什么挖?弄个微耕机出来,山地神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