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崇祯皇帝继位,银子流入辽东(求追订月票)(2/2)
最终孙承宗还是来到了乾清宫。
见人已经到齐了,朱由校也就不装了。
他说道:“信王朱由检听旨,将信王朱由校立为‘皇太弟’,朕百年之后由信王继承大统。”
朱由检此时赶紧跪地,说道:“臣弟何德何能,还请皇兄收回成命!”
朱由校之前强撑,如今已经体力不支了,他靠在皇后张嫣的身上,拉着朱由检的手说道:“大明江山社稷为重,吾弟不可推辞!”
朱由检此时已经热泪盈眶了,他说道:“皇兄放心,臣弟定然兢兢业业,守护我大明的江山!”
朱由校说道:“皇兄当初继位时也差不多是皇弟这个年纪,未能领会到父皇的深意,以至于酿成了今日辽东的‘藩镇之祸’。”
“孙阁老是朕的老师,如今也是内阁首辅,遇事不决可多问孙阁老的意见,尤其是对于辽东之事,切莫轻率!”
孙承宗伏地说道:“老臣定然竭尽全力辅佐新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由校看了看身旁的皇后张嫣,说道:“中宫配朕六年,常正言匡谏,获益颇多。今后年少寡居,良可怜悯,善事中宫!”
朱由检说道:“皇嫂对臣弟颇为照顾,臣弟自当妥善照顾,皇兄勿忧!”
最后他又看了一眼魏忠贤,说道:“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宜委任!”
此时朱由检早就恨透了魏忠贤,不过当着自己皇兄的面他也不好违逆了他的意思。
只好说道:“臣弟谨遵皇兄旨意,定然会继续重用魏公公!”
天启帝此举无疑是在朱由检面前保了魏忠贤一命。
魏忠贤十分感激,跪地说道:“老奴承蒙陛下厚恩,一定辅助信王,不敢懈怠!”
看到天启帝在弥留之际,还是如此信任魏忠贤,众人其实都有些不解,不过这时候他们也只能顺从。
最后朱由校对朱由检说道:“吾弟当为尧舜!”
天启六年(1626)十二月初八,天启皇帝朱由校病逝于紫禁城,乾清宫东暖阁,年仅22岁。
根据天启帝生前的遗诏,以及大明“皇帝无嗣,兄终弟及”的祖制。
年仅16岁的朱由检成为了大明第十六代皇帝,年号崇祯。
崇祯皇帝继位后并没有太大的动作,只是任命王承恩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并将多尔衮提拔成了乾清宫管事太监。
内阁则仍然交由首辅孙承宗统领。
并下令由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负责统筹天启皇帝的丧仪。
责令工部立即修建天启皇帝的陵寝。
魏忠贤为了试探崇祯皇帝会不会对自己下手,令自己的死党司礼监掌印王体乾向崇祯皇帝要求告老还乡。
崇祯皇帝不允。
此后王体乾一连提交了3次,皆被崇祯驳回,并让传话让其不用多想,好好当差。
朱由检这一系列操作使得之前胆颤心惊的阉党们也稍稍放心了一些,毕竟天启帝明确要求崇祯皇帝要重用魏忠贤。
但是阉党的气焰已经嚣张不起来了,其实去年开始已经有大批阉党官员辞职了。
如今他们更加是惶惶不可终日,就算天启帝保了魏忠贤,可没保他们啊?
之前这些人干了多少坏事,他们自己心知肚明。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东林党人孙承宗担任首辅,东林党向他们清算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可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就算他们辞官回乡了,将来一样回遭到清算。
思来想去,这天下只有一个地方是安全的,辽东。
他现在所能做的也就是尽快将家产转移给自己家中的侄子,让他们带着这些财产去辽东。
即使多交一些税给李献忠也无妨,普天之下恐怕也只有辽国公能够护他们周全了。
于是乎大量的阉党成员开始偷偷变卖自己名下的家产,将自己的子侄和巨额的财产以及自己的产业转移到辽东。
说实话,辽东的文武其实一直不理解,为啥李献忠不支持魏忠贤乱政,反而让崇祯继位?
李献忠帮助魏忠贤搞一个幼主出来或许不难,但是作为一个后世之人,他很清楚他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崇祯皇帝,也不是孙承宗的羽林营。
而是大明的士绅阶级,大明烂到根的那套官僚体系。
即便是自己用武力夺过了大明的江山,但是这些问题依然得不到彻底解决,只是暂时缓解了矛盾。
最好的办法就是借着别人的手将这一切全部推倒重来,自己才能彻底激活当下的社会。
辽东只是一个特例,因为这里没有强大的地主和士绅官僚,最强大的是卫所同大小将领掌控的土地。
这些人不敢和自己作对,因为他们的核心利益不是土地。
所以无论自己制定什么样的政策他们都会执行。
而且辽东每年都可以开辟出不少新的荒地,不够还有漠南同朝鲜。
土地问题并不严重,完全可以做到耕者有其田。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后,原本名下千亩买地加征契税的政策,进一步被强化了。
现在只要超过百亩买地就被加征50%的契税。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如今所有人都知道,辽国公李献忠不喜欢自己的下属囤积土地。
更有传言不光是购买土地,就连现有名下土地超过100亩的人都可能会被加征关税。
一些有先见之名的地主们,为了规避风险纷纷开始处理自己手中过多的土地。
要么将其转移到自己族中子弟名下,要么干脆直接卖掉。
辽东目前已经有商品社会的潜力了。
因为大量的工人阶级出现,使得他们手中有多余的银两可以用来购买东西,包括土地。
辽东没有苛捐杂税,而且官府规定,租赁土地的田租不允许超过土地产出的5成。
此外田租的收取必须去掉田税后再计算。
这样一来即便是佃户们也是有余粮的。
许多百姓纷纷添置田地,使得辽东的土地逐渐从地主手中向普通百姓手中转移。
范文程笑着说道:“启禀辽国公,大批的阉党成员正在将家属和财产转移到辽东。根据推测仅仅是天启七年的头两个月,他们带入辽东的银两就超过了800万两。”
其实目前辽东的财政情况也很不乐观,由于随时可能同朝廷交恶,所以他们在内地的产业受到了影响。
李献忠自己名下的产业基本都转移了。
玻璃、香水作坊,甚至是“天上人间”的股份表面上都转移到了京师同南京的勋贵名下。
当然实际上的运营管理还是原来的人在做,虽然股份挂在这些勋贵名下,但是利润辽东也会拿。
只是让人家帮忙每年总要损失几成的利润。
这样可以确保即使同朝廷开战了,崇祯也休想直接抄李献忠的产业来充实国库。
辽东去年增兵了3万,又在漠南地区驻军做了大量的投入,导致整个天启6年辽东第一次出现了赤字。
当年收入880万两,支出则高达960万两。
支出已经直奔1000万两了,李献忠驻军漠南是一项很大的支出。
所以李献忠需要向人借钱了。
大明的商人都是地主老财,宁可把银子堆在地窖里发霉,也不会想着用他们去生更多的银子。
加上辽东商贸的发展,没有银行实在不方便。
辽东还能通过海运和辽河走水路运银。
伱要是从辽东去归化城做卖买,得拉着银子走上几千里路。
所以李献忠在辽东正式开设了辽东银行。
只要将银子存入辽东银行,3个月给1%的利息,1年则是4%。
少于三个月没有利息。
由于辽东无论是经商还是土地商铺买卖都需要许可证,要门你有辽东本地的户口,要么你有巡抚衙门颁发的奖赏许可证,才能买卖。
所以这帮“阉党”子弟的身份就成了大问题。
辽国公为了避免将来同朝廷闹翻,凡是阉党成员本人辽东不接受。
但是可以接收他们的家属。
存5万两在辽东银行作为抵押就可以获得一家人的居住资格,存10万两就能够获得经商资格。
家族人口超过50人的得翻倍。
原本要开始银行李献忠起码要一次动用500万两银子的备用金
这么一来这些阉党子弟便成了辽东银行的备用金储户,辽东银行刚开张,便收到了600万两银子。
其中田尔耕一个人就存了60万两。
而且他们这些银子是押金的性质,不能提出本金,只能支取利息。
久而久之商人们发现这个辽东银行很方便,比如从营口到开原做卖买,无须再运银子了。
凭借银票就能取银子,赚了银子后可以当地存,异地取。
小额的异地取银是免费的,大额的则要缴纳一个手续费,但是算下来比自己运便宜多了。
而且存银行真的有利息拿。
辽东银行的放贷也很方便,有资产或者担保人就能够贷款,而且一般的年息不超过20%,比市面上的高利贷便宜多了。
当然缺点是目前辽东银行的网点还比较少。
只有广宁、辽阳、营口、旅顺、沈阳、开原、归化城这七个网点。
辽东银行的出现不但解决了资金缺口的问题,还极大促进了辽东商业的发展,也变相增加了大量的税收。
感谢各位书友月票、推荐票、追订支持!
感谢书友“张鸣仁”、“帝者归来”、“好ID都是装逼”、“韩老魔啊”、“20170622121606649”、“20190419212251434”、“201711291754203”、“衣公子”、“活生生的佛”、“风雨江湖”、“诗雨画风”、“标552”、的月票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