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不要让我们的无知令孩子内心伤痕累累(2/2)
记得上初中时,有一次逛街,我说想吃巧克力和牛肉干,妈妈给我买了,可是回家后,她突然开始指责我:“你知不知道这些零食有多贵?我们家没钱,你还要吃这么贵的零食!”我感到很委屈,泪水一直在眼眶里打转,我对妈妈说:“家里没钱,你可以不给我买,请你不要买了之后又来指责我。”妈妈当时没有说话,我以为她听懂了,但是后面发生的事情却让我大跌眼镜。后来她再带我逛超市,我学乖了,只买一样零食,妈妈却硬是多拿了一些塞给我。等回到家,我刚开始吃,妈妈又指责我,说我一天花掉的钱比她一星期的生活费还多。
我想,每个孩子受到这样的指责都会愤愤不平,宁可不吃零食,也不愿意承受这样的压力和痛苦。'
'孩子想要实现任何愿望,几乎都得靠父母的支持。如果父母不同意,孩子可能再怎么努力也很难达成心愿。不仅如此,更可怕的是,孩子在努力的过程中只要出一点差错,就会遭到父母的冷嘲热讽,“叫你当初不听我的,现在搞砸了吧”“看你以后还敢不敢跟我对着干”。这种排山倒海的羞耻感,会淹没一个人积极探索新事物的热情,摧毁一个人的自尊、自信,让人变得畏畏缩缩,不再相信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够达成目标。'
以上三段话,都是摘自这本册子上的。简短的三段话,生动体现了日常生活中,父母具体对待孩子的做法。多么生动,看了又多么令人心酸。作为父母的我们可能会觉得,孩子是我生的,我愿意怎样对待他就怎样对待他。可是,我们是否想过,他们是有感情的人,不是听不懂人语的动物。即便是小动物,如果你不去真正地爱它,它都有感觉,又何况是有着七情六欲的人啊。听了李雪讲述的那些生动得令人心酸的故事,我每次都陷入深深地沉思。我们,口口声声说爱孩子的我们,在为人父为人母的过程里,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们养育的孩子,她快乐吗?心理健康吗?我们了解自己孩子的内心吗?我们是不是因为我们的个性,一次又一次深深地伤害着我们那无辜的孩子。
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真的很不容易。投胎在怎样的家庭,是何等的不同。暂且不说贫富差异,就是这普普通通的家庭氛围,就大相径庭。我还是要提到我们女儿在初中时对我说的那句话:“有钱就一定幸福吗。”那时她还那么小,就能说出这么富有哲理的话,着实让我佩服,更令我感动。好在,我们这个三口之家,99%的时间都是其乐融融的。我们的家和谐平等,即使先生个性桀骜不驯,但是他并不专制,也不高高在上。所以民主是我们家鲜明的特色。因此女儿从小就自信、独立。而那剩下的1%,是我和先生小小的任性。即便这样,当我读到本书里提到的“虚假自体”时,我都不信心地问女儿,我算是个合格的妈妈吗?每当读到心理书籍这样一次次反省时,女儿则会开心地回复我说,“妈妈你就放心吧。哪有几个孩子像我从小这么真正的幸福。”但是女儿也告诉我,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些心理问题,这很正常。我很庆幸,她现在也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虽说这是作为她自己当心理咨询师的必要条件。
好好去读读李雪这本心理合集吧。不论你是父母,还是将来早晚会成为父母,读了它,一定会给我们的家庭送去太多的温暖。不要再让我们的无知令我们的孩子内心伤痕累累。真真正正地去爱我们的孩子吧。希望每颗心灵都健康,每个人的内心都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