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有些人心事就写在脸上(1/2)
(本书与历史有一定出入,一切以本书时间线为准)
营中篝火烧得发出噼里啪啦响声,未燃尽的木块上火星跳跃。
“你说这是金军运粮路线?”耿京猛地弹坐而起,眼睛再次瞪大,如获至宝一般摸着地图。
“可惜地图只标了这一条线,被贾瑞截了,下次恐怕不会再走了。”
王友嘿嘿一笑,一句话如冷水浇在耿京的头顶。
耿京脸上笑容骤然消失,垮着一张大脸坐了回去,闷闷不乐道:“你就不能一次性说完,害得我白高兴一场。”
贾瑞也失了兴趣,揉起地图就要丢到火堆中去。
“唉唉……留着说不定还有用。”王友赶忙阻止,从贾瑞手中夺了下来。
这时,营帐掀开,一名士卒半跪禀报道。
“外面有四风闸来投靠的义军,首领叫辛弃疾,说是想见总统领大人。”
耿京示意士卒知道了,随后站起身子,对着旁边两人说道:“咱们出去看看。”
营帐外,一位少年身姿挺拔,屹立在众多瞧来的目光下,白衣洗的洁净,没有半分污点,倒是显得与周围污秽的环境格格不入。
耿京见到辛弃疾的第一眼就知道这是一位富贵家的公子,唯独那凌厉的眼神让他略微失神。
辛弃疾拱手道:“历城辛家辛弃疾,带着四风闸两千人前来投奔节度使大人。”
耿京起事的时,对外自称天平军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诸路抗金义军。
不过这当然只是他吸引义军投靠的手段,有了响亮的名号,别人信了他的军队背后有南宋朝廷,自然闻风而来。
至于来了之后,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还害怕别人跑了不成,即使知道真相,大家也都藏在肚子里。
辛弃疾这一句倒是喊进耿京心坎里了。
平时来投的义军首领个个眼高于顶,有些见他五大三粗,还瞧不上他,哪有人像辛弃疾这般,便是印象也好了几分。
“辛小兄弟,久闻大名,那句话怎么说,有朋自远方来……,后面是啥来着?”
耿京上前扶起辛弃疾,向后面投去求救的眼神。
王友皮笑肉不笑,缓缓道:“不亦乐乎!”
“对对,就是乐什么乎。”
“去去去,一边去,别给我们起义军丢人。”
贾瑞走上前推开耿京,打量着辛弃疾,笑道:“辛小兄弟像是大户人家,不知为何要起事?”
耿京刚想发怒,听到贾瑞的问题,认可的点了点头,等待着辛弃疾的回答。
他们这些人多数是活不下去才起事,从没见过富人放着吃喝不愁的好日子,跑来受罪的。
辛弃疾神情严峻,不卑不亢道。
“金人暴戾征兵可不论身份,而且我本是宋人,起事自是为了报效国家,收复失地,不知这理由可够诸位信服?”
“好,说得好!”王友上前拍着辛弃疾肩膀:“少年应当如此!”
“辛小兄弟生在大户人家,必然读过书,我们军队正缺这样的人才。”
耿京瞥向一旁的王友,冷哼一声:“免得以后某些人得意,看个地图还要卖个关子。”
王友无奈笑了笑,问道:“不知辛小兄弟的队伍何时能到,我们也好提前为你们安排营帐。”
辛弃疾也没想到如此一帆风顺,赶忙回道:“大致晚上就到了,我现在便回去告知他们。”
“那晚上便设宴为辛小兄弟接风洗尘。”
欢声笑语中,众人送离了辛弃疾,看着那位白衣少年驾马远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