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织机改进能不花钱?(2/2)
呆了一会,急忙出去追上姨妈。
两人一路上忐忐忑忑,也没有心思说话,都默默赶路。
高姨爹挨了板子,又不顾身体奔波好几天。找齐锦匹后,一口气松懈下来,当晚就病倒了。这会儿正在家中养病。
听了高姨妈和孙雨带来的消息,先是坐在床上不动,半天才猛地咳嗽起来。
咳得撕心裂肺的,吓得高姨妈忙上前扶住他拍背,喊道:“他爹,你怎么样了?”。
孙雨也有些害怕,连忙去外面倒了杯水端来。
高家婆婆和两个表妹本来在忙着做针线,这时也跑进来。
挤得一屋子全是人。
好在高姨爹咳了一会儿,自己停了。喝了点水,有气无力道:“没什么事。”
等高婆婆和两个表妹出去后,断断续续说出一席话来,把孙雨惊得愣在当场。
他认为苗院使绝对没有安什么好心,织机改革不出人命就算好结果了。
现在最重要的是核实消息来源,究竟孙雨从哪里听来的消息,可不可靠?
要是确定上面已经准了改革,那高家就得趁着消息还没扩散,先把花楼织机处理掉。
或者找借口换成别的差事,比如练染,把织锦这块交出去。
高姨妈的想法也是这样。
看意见一致,高姨爹也顾不得养病,立时就要去相好的户头处打听消息。
孙雨为了劝阻安抚他,不得不又“无中生友”一次。
“是送锦的好朋友告诉我的。现在绫锦院根本没人知道此事。姨爹出去,估计不但问不出什么,反而会走漏风声。姨爹若想知道上面的批准情况,不如我再去求好朋友打听打听。”
好说歹说,姨爹终于同意等待消息。
只是特意嘱咐高姨妈:“三匹锦的钱不能再拖了,务必备妥当,让雨儿带去。额外再加二两银子致谢。”
高姨妈红着眼睛答应了。
和孙雨出了房间,咬牙吩咐两个表妹:“去把高柜里面藏着的银壶和银杯都取出来。”
自己则亲自去了后面屋子,取出来一个包袱,放在厅堂春台上面,叮呤咣啷的响。
又将屋中的一个铜盆,两个铜镜拿出,也放在春台上。
两表妹一个端了个银壶,一个捧着托盘,上面几个小银酒盅。看到铜镜,女孩儿们虽然没说话,眼圈都慢慢红了。
卖了铜镜,以后梳了好看的发髻,只能到水边照照。
孙雨被高姨妈这一番收拾弄得心里极不好受,劝道:“我那个好友并不着急用钱,姨妈这是何苦呢?”
高姨妈哪里听她的劝阻。
到银铺兑换成现银,当场就交给了孙雨。
如今高家犹如风雨中的小舟,随时倾覆,还指望孙雨的这个莫名的好朋友拉一把。
怎么敢寄希望于对方做好事不要回报?
作为底层老百姓,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多花点钱求人。
这也是高姨爹不敢硬问孙雨这个好朋友具体情况的原因——他隐隐觉得这个朋友家来头不小。
既然对方说了不愿与别人打交道,还是不要节外生枝,先把眼前难关过了,再说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