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0072章 莫惹老实人陈执中的软肋

第0072章 莫惹老实人陈执中的软肋(1/2)

目录
好书推荐: 读心剑灵后,我带满门冤种杀疯了免费阅读 仙路苦行记免费阅读 球星卡牌系统免费阅读 四合院之苏木逢春免费阅读 满门反派疯批,唯有师妹逗比免费阅读 身为天才,我居然是家里最弱的?免费阅读 夫人是个娇气小哭包,得宠着!免费阅读 十日终焉免费阅读 家生子的诰命之路免费阅读 入玄成仙,从不当赘婿开始免费阅读

三司使张方平的《论学子文弊书》,瞬间让朝堂变得热闹起来。

一些具有明显“太学体”风格的文章也开始在官员们的手里流传。

真宗时期,追求形式美、辞藻华丽的西昆体盛行,但因缺乏真情实感,遭到欧阳修、石介等人批判。

国子监和太学的考生们不断调整风格,便逐渐发展成为了太学体。

太学体无西昆体那般浮华淫巧,却变得晦涩难懂起来。

简言之。

太学体的风格就是不说人话,以险怪著称,且喜欢抨击时政。

抨击时政这个特点,还真缘于石介。

石介在讲课时,最喜的便是在讲究儒学之时,针砭时弊。

最有名的,便是石介的《庆历圣德颂》,但此文文风,并算不上险怪晦涩。

一时间,太学体在朝堂上火了。

首先。

翰林待诏丁度、翰林学士王尧臣率先表态。

二人对张方平的这篇文章赞不绝口。

称当下文风已坏,天下士子苦太学体久矣,理应摒弃太学体。

紧接着。

杜衍、吴育、陈执中上奏。

这三位相公认为,‘太学体’文风本是抑制最初辞藻华丽的西昆体而来,虽然也走了极端,但仍有可取之处。

此时更改科场文风,为时已晚。

将会导致很多三年寒窗苦读的学子因此落第,建议维持原状,来年再进行调整。

随后。

国子监孙复上奏。

他认为太学体并非晦涩难懂,他与石介也从未力挺过怪诞流荡的文风,乃是学子为应试,逐渐发展出来的一种文风。

此风虽怪异,但敢于谈论时政,并非一无可取。

接下来。

御史中丞王拱辰开始上奏。

不得不服,这位王中丞找的角度甚是刁钻。

王拱辰认为,此等怪诞流荡、晦涩难懂的文风虽是石介、孙复在国子监、太学宣讲引导所至。

但监察御史苏良亦为助推者。

正是苏良在去年大力倡导扩建州学、县学,才导致了太学体的大范围传播。

此外,欧阳修多次举荐石介的文章,也有助长此等风气的责任。

王拱辰较为靠谱的是,他没敢喷欧阳修也是太学体。

欧阳修的文风自成一体,与太学体全然不一样,只要不是个瞎子就能看出来。

最后。

就连刚返京的枢密使,石介的一生之敌夏竦也发言了。

谁人毁石介清誉,夏竦定会帮帮场子!

夏竦称石介乃是导致此晦涩文风的罪魁祸首,理应废弃。

朝堂官员们各执己见,乱成了一锅粥。

有的是真恨太学体,有的则是在公报私仇,还有的则在维护太学体……

石介若泉下得知。

身死之后先是差点儿被人掘坟,而后又被骂误人子弟。

估计棺材板都压不住,托梦都要来辩解一番。

……

此刻,心情最糟糕的莫过于赵祯。

赵祯翻阅着一道道奏疏,气得几乎吃不下饭。

全朝官员都在讨论太学体的过失,讨论石介、孙复的过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免费阅读 贞观风流免费阅读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做太上皇免费阅读 寒门天子:开局灾年,我带着全村造反免费阅读 满门忠烈,我为大乾第一妖孽免费阅读 红楼之江山多娇免费阅读 桃花女将要退婚,被迫称帝她哭了免费阅读 芳明1128免费阅读 嫡子无双免费阅读 大唐:奸臣聊天群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