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元青(2/2)
于是我赶紧问向旁边还在呆滞的老光头:
“贯正师叔,您这个孙女,叫什么名字呢?”
“啊?”老光头怔了一下,然后看了一眼青儿,说道:
“元青。”
“哦。”
元青,那没事儿了,我手镯里面那个器灵叫拓拔青。
拓拔青.........
道哥太阳的。
我突然想到了历史书上的一个知识点。
北魏孝文帝迁都之前,就对族人进行了大改汉制。
随着迁都的进行,大批鲜卑人源源不断地涌入内地,北魏政府又面临着许多新问题:鲜卑人的习俗是编发左衽,男子穿袴褶,女子衣夹领小袖,多数人不会说汉语,这些都不符合中原的习俗;
且新迁之民初来洛阳,居无一椽之室,食无担石之储,不擅农业,人心恋旧。如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地阻碍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利于北魏政权的巩固。
在王肃、李冲、李彪、高闾等汉族士人的支持下,迁洛之后,孝文帝立即着手改革鲜卑旧俗,全面推行汉化。
太和十八年(494年)十二月二日,孝文帝下诏禁止士民穿胡服,规定鲜卑人和北方其他少数民族人民一律改穿汉人服装,朝廷百官改着汉族官吏朝服。
不光如此,太和二十年正月,孝文帝下令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
他在诏令中说:“自代郡迁到洛阳的诸功臣旧族,姓或重复,都要更改。”于是,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氏,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奚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
改姓以后,鲜卑族姓氏不再重复奇僻,与汉姓完全相同,鲜卑族在汉化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也就是说,元姓,很大可能是由拓拔姓改制而来,面前的元青,不就有可能是拓拔青吗?
直到床上的青儿面色恢复正常,我才停下了手上的动作,不是我吝惜手镯的寒气,而是就算面前的青儿确实因为我手镯的寒气而好转,我不明白其中的缘由,也不敢再继续输送了。
看着床上的青儿呼吸渐渐请问,眼中也有了灵光,老光头突然站了起来。
接着转过身,对着我的方向就跪了下来,我还没反应过来,老光头一个头就磕在了地上。
我赶紧弯腰想要把面前的老光头搀扶起来:
“师叔,快请起,快请起,我受不起您这一拜!”
可是不管我如何用力,就是搀不动这个老光头,明晃晃的光头对着我,在房间灯光的照射下,显的更亮了。
“小兄弟,我不知道你是用了什么办法,反正今日之恩,老夫定会相报!”
开玩笑,我出来这么久,也仅仅是柏阿姨和张叔叔看出了我手镯的由来。
即使是面前这个地位甚至超过长老的百草堂堂主,也看不出来我寒气是哪儿来的。
在我们在一起的这两个多小时以来,他一定用各种办法在我身上检查了好几遍了吧?
实力高的人,用灵力也好,用什么手段也好,去探测比自己实力低的人,低的那个人是感受不到了。
老光头的实力,肯定比我强了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