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老大陈辰(2/2)
季明锐问道:“你不是说你爸不支持你创业,一直想让你去跟他干通达的医疗器械吗,这次怎么肯出手,还一下弄这么大的手笔。”
“我爸一直比较看重企业的外延发展,通达近些年收购不少企业,在资本运作方面做了大量布局。其实通达的钱一分都不会乱花,哪怕我是他儿子,他也不会就脑袋一热的投给我,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上次回家跟他说了我们在医疗软件系统上的开发前景,通达在汉江多年,一直想把一部分产业扩展到帝都来,见这次是个不错的机会,然后他就怦然心动了吧,他们这些人脑子里天天在想什么,旁人真的很难看懂。”
郭戈铭说完这些又继续道:“其实这些不重要,既然有人给楼,那咱们不要白不要。不过我现在最大的顾虑是这个投资人是我爸。如果我爸的势力一进来,那以咱们四个人目前16、46、31、7的股权结构来看,我们家就一跃成为大股东,你们会不会有什么意见。特别是二哥,当时是你提议创业的,拿的钱也是最大头,你会不会有什么想法?
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一些欲望也是逐步在不同的环境里催生的,有些事,虽然不好明说,但我们必须明说,必须一开始就摆在明面上讲清楚、说明白,这样才能规避以后出现矛盾,我可不想我们兄弟间因为利益而产生芥蒂。”
季明锐自然懂郭戈铭话里的意思,他也很感动郭戈铭能直接说出来。
这样的变化,确实在季明锐的心里陡然生出些小小的波动,这波动快的转瞬即逝,连他自己都不愿意承认。
也许郭戈铭说的对,人的欲望是靠环境催生的,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都是公司间的商业行为,这样的决定是四季眼下最好的发展机遇,我没有任何意见。”季明锐说。
“我也没有。”王群说话时那非常无所谓的语气和胸前欢快摆动的手,无一不在赤裸裸地昭示着:我的确就是个充话费送的。
郭戈铭看看表,算了算和美国的时差:“那就等大哥方便接电话的时候,问下他的意见。”
“大哥万一不同意呢?”王群问道。
“涉及股权问题,创业之初我们在君子约定里定的不是少数服从多数,而是一票否决制,如果他一票否决,那就不做。”郭戈铭说。
“其实这并不科学。”王群说。
“但约定的时候没人一票否决。”季明锐说。
四季软件公司四大创始人之一,414这个身在大洋彼岸的寝室大哥叫陈辰。
陈辰在他们四个人里个子最矮生日最大,每次出行,陈辰这个172的老大都被三个180往上的弟弟们罩着,根本显不出什么寝室老大的气场。但在考试的时候,陈辰老大永远都是固定在全学年第一的大佬学霸。
414寝室这四个人创业的时候,之所以叫“四季软件”是因为他们四个,从老大到老小,分别出生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便取名为“四季”。
他们同时也希望他们的企业可以像自然规律一样,四季轮转,百年昌盛,福泽子孙后代。
也因为这愿望过于美好,而使他们彻底忽略了,初创民营企业,特别是电子行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
中午陈辰博士接到郭戈铭打来的越洋电话,郭戈铭把最近公司里发生的大事小情简单的和陈辰汇报一遍,继而重点说了通达医疗,也就是他爸要投资的事,以及如果他同意通达入股,那么就涉及个人股权再分配的事。
陈辰是他们这里最大的技术大牛,对公司这边的经营情况不太感兴趣。既然那三个人都通过,他自然没有什么值得反对的。
四人全票通过,这事就算达成共识,接下来就是静静等待周三的拍卖会。
在这期间还有一个对于王群来说简直要乐上天的好消息——一笔应收款到账!这钱解决了四季公司的燃眉之急,到账当天就被王群安排用于工资发放。
“没钱没干劲,小微企业如果连续两个月发不出工资,这公司基本就离死不远。”看着外面就没指望能按时拿到工资的人,突然见到工资进账时那激动的样子,王群不觉对郭戈铭和季明锐说。
郭戈铭看着王群那看别人发钱比自己赚钱还高兴的劲,突然就想起他爸在他创业之初跟他说的话:
找合伙人一起创业,是找跟你志趣相投能互补短板的人,不是找跟你技术相投,全是一个嗜好的人。你们寝室四人都是搞技术的,那企业管理谁来做,人力、财务、融资、战略、销售、供应链等等等等支撑起一个企业正向运转的环节你们一个相关专业的都没有,这样只会长板越来越长,短板越来越短。
你们现在公司是4个人,发展一段时间,进来10几个人,这点人、财、物确实没有什么好管的,可等队伍壮大,没有一个不善于企业管理与经营的企业能活得长。戈铭,如果你们四个人没人想转型,都想继续搞技术,那你们这种团队,发展到最后,最好的出路只能是被人收购,形成一个项目组,专心致志给人打工帮人做项目。
想到这些,郭戈铭的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想法:王群不只适合做具体的研发业务,作为创始人,公司壮大后,他更适合做企业内部管理。
陈老大自不用说,那是团队技术领域的灵魂所在。
明锐呢?季明锐成熟稳重,风格内敛,处事十分善于把握分寸,和他一天吊儿郎当,想一出是一出的抽风性格正好互补,特别适合战略融资方面的顶层设计工作,简直就是总揽全局的不二人选。
如此就剩下一个销售领域,为企业开疆拓土,做企业头号的财神爷,像这等光荣使命,就由他郭戈铭认领吧。